消息: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月底出台 建造工友傷逾6周可睇私家
疫情影響工程進度,趕工下工傷現象加劇,今年首季職業傷亡高達9092宗、工業意外有1232宗,而香港復康治療輪候時間長,不少工傷僱員未能在黃金期間得到治療。港府早於2019年《施政報告》提出推出為期三年的「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為工傷六星期後仍未復工的工傷僱員,提供私營門診復康治療服務。據悉,計劃提出3年後,終趕及本月底、即新一份《施政報告》發表前出台。
有勞工界認為,相關計劃目的是讓工傷僱員及早接受適切治療,大方向無問題,但現時先導計劃對象僅限於建造業,建議政府在計劃推出後,同步開始籌備下一階段計劃,並擴展至所有行業,當局也應及早為計劃未來開支作盤算。
▼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將以建造業工友為服務對象▼
先導計劃對象僅建造業僱員 周小松冀下階段擴至所有行業
勞聯勞工界議員周小松指,政府早在三年前已提出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為工傷六星期後仍未復工的工傷僱員,提供私營門診復康治療服務,認為計劃方向可以。他提到,以往工友因工受傷,較難到私營機構接受治療或復康服務,在公營醫院輪候有時更會錯過黃金復康時間,但在新的計劃下,工友有望適時接受適切的治療或復康服務,早日復工,對勞資雙方、保險公司、以至社會都是好事。
周小松續指,建造業經常發生工傷,其他行業也同樣,建議政府在計劃推出後,要同步開始籌備下一階段,將計劃擴展至所有行業。他特別提到,計劃未來開支是從勞保中徵費,還是繼續由政府出資,當局應及早作盤算。
外判商提供服務非保險公司 減逼工友盡快復工降賠償觀感
勞工處與保險業界在2003年曾合作推出「自願復康計劃」,由參與計劃的保險公司選擇合適的工傷個案,主動邀請受傷僱員參與,為他們提供復康護理服務。
雖然都是想工友適時接受適切治療,但周小松形容這項計劃屬「失敗」,因由保險公司主導,有工友感覺保險公司從自身利益出發,總是想他們盡快復工,減少賠償,「變咗工友唔係好受落。」相反,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由政府出資,並由職安局管理的外判商提供服務,應該會較為中立。
為期3年 涉4.34億元非經常性開支
翻查立法會文件,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為期3年,涉及非經常性開支約4.34億元。目標對象為因工造成身體受傷六個星期後仍未復工的建造業僱員,為他們提供私營門診復康治療服務,有關服務會由註冊醫生、骨科專科醫生、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提供,並包括所需的影像檢測服務(例如X光等)。
政府在文件中也提到,會視乎先導計劃的成效,探討將先導計劃擴展至其他工傷僱員,並由僱主承擔計劃的開支,當局會在適當時候諮詢僱主及其他持份者的意見。
▼7月25日 地盤工人高溫下如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