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隧道擴建|龍翔道建獨立通道紓緩塞車 鑽挖工程需時4年

撰文:孔繁栩
出版:更新:

路政署就獅隧擴建工程提交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提出在隧道現有的兩條管道之間,建造一條長約1.4公里的三線行車隧道,由「2+2」 變「3+3」。路政署主要工程管理處副處長張家亮今日(18日)在電台節目表示,獅隊每日都有大擠塞,未來龍翔道將有獨立行車線直入隧道,相信可以避免九龍塘窩打老道大排長龍,他又指為維持隧道運作,政府會在兩條管道中間鑽挖,不用爆破,因此所需工程時間會較長,預計工程由2025至2029年,在2033完成南行線擴閣,2034完成工程。

獅子山隧道。(資料圖片)

路政署主要工程管理處副處長張家亮在港台《千禧年代》表示,獅隧南行線在1967年開通,是本港首條行車隧道,當年因制水問題用作供水之用,後來改為行車,而北行線在1978年通車,計設計標準與現今有距離,需要經常在深夜封路維修,「時間好短,得幾小時,物料僅僅乾涸就重開通車,正如年紀大要醫生一樣,日後所需維修時間更長。」

張家亮又指,獅隧每日9萬架次使用,當由「2+2」 變「3+3」後,能大大提升交通流量,可以紓緩今日出現塞車的情況,政府又會擴闊連接路,龍翔道將有獨立行車線直入隧道,相信可以避免九龍塘窩打老道大排長龍。

北行線翻新後備用研究可否單車或行人使用

張家亮續稱,改建後容車量可去到每小時5400架次,行車量提升10%,政府會加建隔音屏隔音罩,估計在沙田世界花園錄得的80分貝可降至70分貝以下,政府會在兩條管道中間鑽挖,不用爆破,所需工程時間會較長,預計工程由2025至2029年,其後將南行擴闊,2033年可以有「3+3」,北行線會翻新至2034年,之後作備用,會與相關部門研究,是否可以單車或行人出入沙田。

土力處前處長倡交通擠塞可重開北行線

土力工程處前處長、工程師學會前會長陳健碩表示,現時繁忙時間塞車情況是不能接受,認同有需要擴建獅隧,但工程需要12年時間太長。他指以鑽挖方式鑽挖堅硬的花崗岩成本很高,認為用爆破方式可縮短工程時間,建議由承建商決定選擇用甚麼方式。他又認為,現時沒有行人及單車路接通獅隧,認為北行線改為行人和單車使用吸引力不大,反而可在交通擠塞時開放疏導車輛,由「3+3」變「3+5」。

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表示,連接獅隧的道路網需要改善,否則只是將樽頸移到其他地點。沙田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主席許立燊表示,工程會影響獅子山郊野公園,政府會在邊陲種植植物作補償方案,但他關注會有野生動物受影響,希望政府可以跟進。

根據路政署就獅隧擴建工程提交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提出在隧道現有的兩條管道之間,建造一條長約1.4公里的三線行車隧道,取代現有的北行管道;同時擴闊現有往九龍方向管道至三線行車道隧道。至於現有往沙田方向隧道管道則進行翻新工程,當局計劃日後作為緊急隧道用途。

路政署預計,建築工程會於2025年第一季動工,而竣工期則暫定為2034年。當局指,項目料將永久影響在獅子山郊野公園約0.16公頃的林地及0.17公頃植林區,建議在工地附近根據最終林地補償計劃提供補償性林地作為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