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舉‧分析】林鄭月娥篇—新特首誕生 新時代是甚麼局面

撰文:沙半山
出版:更新:

特首選舉落幕,林鄭月娥在沒有甚麼懸念的情況下,以777票當選特首,對手曾俊華連400票也拿不到。台上的林鄭難掩喜色,曾俊華的支持者卻黯然神傷。

林鄭月娥以777票當選特首。(黃永俊攝)

面臨管治困局:成也欽點 敗也欽點

林鄭當選創下多個第一次,包括成為香港第一個女特首,亦是第一個當選時民望並非最高的特首。

雖然高票勝出,但在這種開局情況下,早有不少論者提及,林鄭將會面對一定的管治困難。對於在民望戰始終不能勝出,甚至距離被愈拉愈遠,林鄭在當選的演說中,是承認自己有所不足,並指自己將指示團隊用心聆聽,修補裂痕,並提出維護一國兩制和核心價值,珍視青年人意見等主張,反映她似乎會採取比較懷柔的姿態,拉近和曾俊華的形象差距。

不過,有林鄭陣營中人就曾抱怨,林鄭的原罪在於被欽點,而在香港的政治氛圍下,無論誰被欽點,都會面對重重輿論圍剿,如果曾和林鄭對換角色,民望就會逆轉,相對公關工程而言,這才是兩人民望差距的更重要的分野。林鄭上台這種「原罪」也不會消散,她與反對派劍拔弩張的情況,也暫難改變。

這種對峙的情況近日已常被論及。不過,對於林鄭而言,更要命的管治挑戰,可能來自建制派內部。

林鄭月娥面對的管治挑戰,除了來自外部,更來自內部。(曾梓洋攝)

在回歸之初,第一任特首董建華和時任的中央領導,包括當時的總書記江澤民,有深厚的信任關係,中央對港政策亦很溫和,因此,作為駐港機關的中聯辦,或是港澳機構對港介入不多。

到第二任特首曾蔭權,這種特殊的信任已經消失,但曾蔭權仍然擁有一個並不分裂的建制陣營,得到公務員的效忠,亦有本地商界的支持。這種穩定的支持,原本應由唐英年繼承,但結果唐英年在重重意外之外敗選,跑出的是梁振英。

梁振英在競選之初,在本地建制派當中的支持度,大大不及對手唐英年,在中央眼中而言,梁振英英勇無比,忠字當頭,與反對派鬥爭並不構成罪名,但他撕裂了建制派,這一點北京卻不能不顧及。這亦解釋了,梁振英為何會在中央高度評價的情況下下台,造就林鄭的上台。

梁的賣點是無人能比的政治忠誠,但亦因為其缺乏各方的支持,對西環的依賴程度便很高。內地官員一直有聲音認為,當初一國兩制的設計下,香港特首的權力太大,中央應該適度收權,梁振英的出現,完全配合了這種收權的大勢。
 

管治挑戰不止來自泛民 更來自建制內部

在這個背景下,林鄭月娥面對的管治挑戰,除了來自外部,更來自內部。

第一個挑戰,是她能否繼續整合因唐梁之爭而四分五裂的建制派。建制派過去幾年互相傾軋,港澳系統亦無法完全約束,即使中央換掉梁振英,以換取唐梁二營和解,令林鄭獲「唐營」、「梁營」兩營支持,但背後的裂痕,在林鄭真正執政之時,能改善多少,仍屬未知之數。近年建制派不到關鍵時刻,都未必歸隊支持政府,林鄭又缺乏民望,未來要在一些民生政策上,尤其是觸動既得利益的政策上,要爭取立法會多數支持,可謂一點也不容易。

以林鄭好勝的性格,其上台後必然雄心壯志,希望刷新香港政治。(盧翊銘攝)

第二個挑戰,源於中央及西環的收權傾向,林鄭雖然「好打得」,但今次選舉似乎無法建立死忠於她的競選班底,支持之勢靠中央的支持來拉動,民間支持林鄭的組織活動,亦有濃厚的深紅色彩;她沒法如董建華般直達天庭、公務員對她的擁戴又不及曾蔭權、亦暫時不存在一個忠於她本人的「林鄭營」。這種情況下,林鄭固然缺少本錢和北京議價,但她即使和層級較低的西環,意見有所相左,因為需要對方的支持,恐怕亦沒有多少叫板的實力。

以林鄭好勝的性格,其上台後必然雄心壯志,希望刷新香港政治。她在當選面對記者時,已提及她首要任務,是盡力修補社會裂痕,並改善民生;但她欠缺民望,對內面對一個裂痕未癒的建制派,旁又有西環虎視,能有多大作為,就要看她的政治手腕,是否如行政能力般了得,能夠扭轉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