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協料全港1.2萬戶住工廈劏房 父送女返學怕被發現:好似偷嘢咁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據法例規定居住在工廈屬違法,外界亦難掌握工廈劏房戶的實際數字。社區組織協會按工廈及住宅劏房戶的關愛基金申請比例推算,估計全港或有約 12,000戶正租住工廈,料在疫情影響下,數字或會更多。
有工廈劏房戶透露,起初送兩個女兒上學時,為怕被人發現,故他只能偷偷摸摸,「每朝都好似偷嘢咁,鬼祟行出工廈。」為怕影響女兒心智發展,最終一家人只好分開生活。
社協指,由於工廈租金較便宜,故不少劏房戶「揀無可揀」後只可入住工廈,建議政府可先作風險評估,並分階段執法,暫緩非具安全風險工廈住所的清拆令。

針對工廈劏房戶的居住情況,社協早前訪問了逾百名住戶,並在今日公佈結果。(梁鵬威攝)

社協在2020 年至 2022 年 7 月間,訪問了 139 個租住工廈劏房、板間房、床位及天台屋的住戶,當中分佈在29幢工廈,集中在荃灣及觀塘區。

逾半是獨居中老年人士

調查發現,有9成工廈住戶的主要收入來源為工作,惟8成人任職兼職或散工,家庭入息中位數僅9,166元。社協又指,由於工廈劏房租金較低,故成為低收入人士的棲身之處,調查結果指出,工廈租金中位數只約3,000元,租金比一般住宅劏房便宜4成。

在年齡方面,工廈租戶大多是51歲至60歲的中老年的獨居人士,共佔53.3%。社協副主任施麗珊亦指,除了獨居人士外,亦曾發現孕婦、嬰兒、學童等居於工廈。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表示,工廈租戶大多是51歲至60歲的中老年的獨居人士,共佔53.3%。(梁鵬威攝)

最多一劏40伙 超過九成人無申資助

此外,結果亦發現,工廈被分間成不少伙數,社協社區組織幹事胡加沂指,最多一個單位被劏成40伙,而工廈劏房的人均面積中位數僅40呎,在需共用洗手間的單位中,平均6人要共用一個洗手間。

社協亦指,工廈租戶常擔心巡查時會被發現,故保護意識較強,猶如居於孤島的「隱形人」。今次研究發現,有逾9成受訪者未有申請任何政府資助,亦有近6成人沒有申請公屋。

怕被人發現 送女兒上學要偷偷摸摸

胡先生已租住工廈劏房5至6年,當初一家四口一同入住。胡先生說,起初送兩個女兒上學時,為怕被人發現,故他只能偷偷摸摸。

每朝都好似偷嘢咁,鬼祟行出工廈。
胡先生

為怕影響女兒心智發展,加上她們已長大,故一家人要分開生活,三母女再另租60呎劏房。胡先生指,現時租用兩個單位只需約7,000元,相反,若要租用可容納四人的劏房,料租金隨時達約一萬元。他又說,他們已申請公屋6年,惟至今仍未有消息。

工廈住戶胡先生表示,起初送兩個女兒上學時,為怕被人發現,故他只能偷偷摸摸。(梁鵬威攝)

要到公廁洗澡 遇巡查業主逼遷搬到天台屋

麥先生亦租住工廈劏房5年,申請公屋長達10年。他指,單位雖然有廁所,但卻沒有淋浴設施,故只可到公廁洗澡。戴先生亦說,他正居於工廈板間房,單位合共劏成20間房,當中只設兩個廁所。

另一劏房戶又指。當初她居於工廈,惟因被巡查揭發,於是被業主逼遷,最終要搬到天台屋,早前天氣炎熱,室內氣溫更高達43度。

社協社區組織幹事胡加沂指,研究發現,有工廈被分間成不少伙數,最多一個單位被劏成40伙。(梁鵬威攝)

工廈住戶難受保障

施麗珊強調,他們並非縱容工廈劏房,但認為政府不應「一刀切」趕絕所有工廈住戶,建議可先就安全性評級。一旦政府要行動,亦可聯同社署等一同合作,以及早協助遷出。她又重申,現時單身人士未能受惠於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建議應擴大受惠對象。

施麗珊亦指,雖然今年初本港實施劏房租管,並涵蓋工廈劏房戶,但若工廈劏房戶欲得到法律保障,必須先證明處所作「住宅用途」,並向土地審裁處證明相關改變是得到業主的同意或默許,故難以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