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劃濕地製造更大及連續環境 謝展寰強調積極保育為重劃重點
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早前提出會視乎漁護署研究,可能重劃北部都會區內的濕地,釋出邊緣位置用作發展。他今日出席電台訪問時表示,本港不少濕地已經乾涸,證明以往劃出保育區不發展的方式有缺憾,期望以保護物種為前提,將一些已荒廢的地方修復,製造成連續、更大的濕地以作保育,加以適當管理。
▼北部都會區三個濕地保育公園建議選址▼
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以往保育區缺乏管理,導致生態價值下降,早前提出會視乎漁護署研究,可能重劃北部都會區內的濕地,釋出邊緣位置用作發展,他指本港不少濕地已經乾涸,證明以往劃出保育區不發展的方式有缺憾,期望以保護物種為前提,將入面一些已荒廢的地方修復,製造成連續、更大的濕地以作保育,加以適當管理,強調重點是積極保育,並非要發展。保育區除中心地帶不能發展外,其他邊陲地帶可以用作發展漁業或其他生態旅遊地帶,才是土地最好的利用,再將產生的收益用作支援管理保育區的費用。
對於有議員建議把膠袋徵費由1元加至2元,謝展寰認為徵費是希望提醒市民減少使用膠袋,舉例當時並非因5毫很貴而少了用膠袋,而是一個提醒,「加價是重要,加幅相對上冇咁重要」,認爲維持1元的建議合適,但會尊重議員的意見。
謝展寰又提到預期明年第三季推出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但會有六個月時間的適應期,當中亦有不少工作需要準備,如宣傳教育等。政府正從多方面增加本港處理廚餘的能力,除了市民可源頭上要避免過多浪費外,亦可興建更多廚餘廠,提到正試驗在污水廠中,將廚餘放在污泥缸中一同處理,更可用作發電,做到轉廢為能亦準備擴建大埔污水廠。
至於興建第三座焚化燼,謝展寰稱,本港未來二十至三十年的廢物量,會隨著人口變化和經濟活動增加而持續上升,即使達到4成半回收量的目標,廢物量仍然會增加,因此有需要興建第三座焚化爐。但強調會加強減廢回收的工作,未來亦會研究參考外國做法,將堆填區的廢棄物重新焚化,加快堆填區土地修復,釋放更多土地,重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