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去年淨山淨灘撿9000公斤垃圾 辦展覽「藏品」有60年代身份證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超人玩偶、毛公仔、60年代身份證、麻雀⋯⋯竟然都是在海邊及山上撿拾到的垃圾。
關注海洋及山徑廢物團體「我的山海日誌」團隊,今日(18日)公布2021年本港垃圾數據,綜合200場淨灘及淨山活動,在總長17公里的海灘及328公里的山徑,合共撿到9000公斤垃圾,除了膠樽、煙頭、紙巾等常見垃圾,還有來自不同年代的玩具及日用品。

「我的山海日誌」團隊今日公布最新本港垃圾數據,綜合團隊及各個機構舉辦共200場的淨灘淨山活動,在總長17公里的海灘及328公里的山徑,共撿到9000公斤垃圾,當中包括超過五萬個水樽、一萬個膠樽蓋、6000個煙頭、5500隻鞋等。

就海灘撿拾的垃圾,近九成五的垃圾都是塑膠,近七成半都是與飲食相關的即棄物;首三位最多的垃圾分別是膠水樽、膠水蓋及漁業用浮標,發泡膠亦是海灘常見而且大量的垃圾,但因發泡膠大多已粉碎成細粒,難以統計,故未列入首三位之中。而在山徑撿拾的垃圾,首三位最多的是煙頭、紙巾、及食物包裝紙。

「我的山海日誌」項目負責人楊婷提到,海灘撿到的垃圾較為複雜,會受風向及颱風影響,例如香港常吹東南風,東面或東南面的海灘垃圾量往往較多;而每次颱風後,海灘垃圾亦會較平日多逾10倍。她亦指出,在香港的海灘有時會撿到來自中日台、泰國、越南等地的垃圾。

反觀山徑的垃雜較為單純,主要受行山活動影響。她亦特別提到,疫情下試過在海灘及山徑撿拾到口罩及快測包。

團隊整理部份過去一年檢拾到的垃圾,舉辦一連兩日的山海垃圾展。展覽展出逾千件垃圾,絕大部份是海洋垃圾,當中有大量玩具,包括毛公仔、超人、美國隊長、及各類人偶等,部份有逾二三十年代歷史。

另一樣較為特別的「垃圾」是一張60年代的身份證,楊婷指是一次淨山活動中撿到,這張身份證於1962年發出,實為「一張過咗嘅紙」,持有人當時年僅20多歲。除了身份證,還有兩封瓶中信,一封是來自四川的交友信,另一封則是情信。

展品中包括一張60年代的身份證、及兩封瓶中信。(江麗盈攝)

展覽還有展出火機、牙刷、鞋子、麻雀等,另有由垃圾砌成的裝置藝術。團隊指這些流入大自然的垃圾,絕大部份都是由陸上的人類活動產生,再經溪流及城市的排水渠等,在刮風下雨時流入海洋。

團隊期望透過展覽及淨灘淨山的活動,令公眾關注海洋及山徑廢物的問題,從而反思,開始源頭減廢。團隊亦希望,透過建立本地垃圾數據庫,可以成為未來研究或政策倡議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