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融入「雙循環」大局 會計界穩中求變
「背靠祖國、面向世界,一直是香港獨有的優勢,二十五年來從未改變。」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於 1997 年香港回歸同年投身畢馬威香港分行,此後穿梭於香港,以及北京與上海等內地城市二十五載,掌握中國及香港的發展脈搏。「香港在回歸四分一世紀以來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畢馬威中國對未來充滿信心。國家進入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香港是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國際大循環的『促成者』,只要融入大局發揮獨有優勢,定能為經濟及社會注入新增長力量。」
早於 90 年代,畢馬威率先進入內地市場,成為首家獲准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陶匡淳相信,大灣區是未來行業增長關鍵。
多年來之所以持續進軍大灣區,皆因他看到區內城市之間在發揮獨特優勢同時多元互補。陶匡淳認為,自 2019 年中國公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來,短短三年間,大灣區內各個城市都朝着國際一流灣區及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進發。「雖然大灣區發展模式和水平不同,制度和法制各異,但不同城市經過協調和互補,正為會計界引進龐大市場,有效促進區內人才流動。」
願移居大灣區其他城市受訪者增加
正所謂數字會說話,畢馬威中國最新發表的《2022 年香港高管人員薪酬展望》顯示,受大灣區內地 9 個城市的機遇所帶動,香港受訪者願意移居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比例逐年遞升,由 2019 年的 52% 提升至 2022 年的 72%。
會計是一項重要的專業服務,若香港會計師行業能積極融入內地發展計劃,將有利中港兩地經濟發展。他說:「香港擁有許多具國際視野的會計專才,受內地公司赴港上市的需求支持,內地對香港會計服務需求更見殷切,同時大灣區的發展也為香港會計師行業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他續稱:「畢馬威中國多年來培育不少會計專才,擴展計劃不但為公司創造經濟價值,還能帶動就業促進中國及香港的社會繁榮。」現時畢馬威中國已在國內 29 個城市設立辦事處,員工總數約一萬五千人,計劃於 2024 年拓展規模至兩萬人,以便滿足大灣區金融市場加速融合所帶來的會計及諮詢服務需求。
區域滲透是畢馬威近年重點發展戰略之一,智能創新空間大灣區中心去年落戶深圳前海,加快企業的數碼轉型,這是繼南京後第二家畢馬威智能創新空間,亦體現了區域滲透戰略,一方面增加地方政府、企業、市場、院校對畢馬威的認識,同時畢馬威亦更深入了解各市場的特點、戰略和需求,提升服務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同年,中國東莞分公司正式開業,成為畢馬威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第 7 家、中國第 30 家辦公室。
整體而言,大灣區發展不但為擁有內地業務的企業提供商機,亦為計劃開拓中國市場的企業提供全新發展思路,畢馬威設有行業專責團隊為有意在大灣區投資和開展業務的企業提供專業策略建議。「金融服務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引擎,被視為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重點行業,連接三地經濟。資金自由進出的香港聯繫了世界,跨境金融產品與服務順應而生,亦為金融業提供契機。」
事實上,畢馬威在發展業務同時亦不忘企業責任,圍繞關愛地球、以人為本、實現繁榮及治理原則四大核心領域實踐在環境、社會及管治 (ESG) 的承諾,例如早在 2019 年於香港試行了「靈活辦公」措施,讓員工根據業務活動和個人計劃選擇工作地點,另在全球範圍內推出的 15 億美元的多年計劃,加速針對 ESG 問題的全球解決方案。
未來,畢馬威將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與大灣區共謀發展。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