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名學生獲「創明天獎學金」 港大女生開發程式提升疫下心理健康

撰文:韋景全
出版:更新: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今日(4日)頒發第二屆「創明天獎學金」予當選的16名大學生,每位獲頒五萬元獎學金,資助他們學業及日後發展需要。基金主席黃永光表示,16位得獎學生在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展現出智慧、勤奮、熱誠同承擔,而且人人心繫社會,願意為香港創造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新移民學生力谷英文入讀科大

科技大學生物科技及商學4年級學生郁天翔及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3年級學生黃穎欣是其中兩位獎學金得主,他們代表一眾得獎者分享他們的奮鬥故事。

郁天翔在深圳出生,小一來港和家人團聚。因為有口音,又因生得肥胖,被同學仔嘲笑為「肥郁」,「大陸仔」,沒有朋友,感到很孤獨和委屈。小一時英文全班包尾,直至小三遇上鼓勵他的班主任,對他媽媽大讚其潛質,只要努力便可躋身入精英班。天翔每天苦練英文背生字,又在爸爸陪伴下,每晚看英文台學英語,令他成績突飛猛進。亦因為迷上踢波,被選入校隊,強健體魄,並交了許多朋友。

他發奮圖強,文憑試英語會話拿下5**,以27分優異成績考入科技大學雙學位工商管理及生物技術。他醉心跟隨教授研究幹細胞,希望能投身創科研究,造就令人人受惠的科研成果,這是因為他自小患哮喘及支氣管炎,父母不惜花幾千元送他看私家醫生,「令我心酸的是,當父母有病,卻寧願請假返深圳醫。我感到內疚,心想:為什麼一河之隔,醫療費用相距那麼遠?我立志長大後,從事科研工作,致力減低巿民的醫療成本。」

黃穎欣自小對科研、人體病理等醫學話題感興趣。當她考入香港大學醫學院時,選擇偏重研究的「生物醫學」,因為她希望走出舒適區,投身創科、發揮創意。 她和團隊在短短幾個月內,建立了一個創新的人工智能模型去分辨肺部的癌細胞,奪徥華為 MindSpore Challenge 病理診斷挑戰賽銀獎,「我希望鑽研醫療創新技術,提升診斷效率和治療質量。」

她堅持課餘做義工,曾到雲南義教,又到過戰後的波斯尼亞,幫助難民重建家園。有鑒於疫情下,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受到威脅,她和團隊通過開發「心旅學家」流動應用程式,透過任務遊戲和灌輸知識,在預防、支援和檢測上,幫助青年人改善心理健康。

今年第二屆「創明天獎學金」,共獲得近200名來自13間本地院校的優秀學生申請,經評審後,最後選出得獎學生共16名,每位獲頒五萬元獎學金。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