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學生數碼能力隨網課提高 惟精神健康、數碼素養趨惡化
本港學校經過數月來的網課模式,近日終於陸續恢復面授。港大教育學院今日(3日)公布研究發現,在2019年至2021年間,雖然學生整體的數碼能力有所提高,但精神健康和數碼健康均顯著惡化,在小學至中學3個年齡組別中,患嚴重精神健康和上網成癮的學生比例亦明顯有上升趨勢。患嚴重精神健康問題的學生兩年內比例大幅增加,當中以中學生情況較為嚴峻。
帶領研究的港大教育學院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陸慧英指,學校持續多次長時間停課,自然令學生花更多時間於網上學習和消遣,亦令學生有更多機會遭遇負面的網上經歷或參與不良的網上活動,長遠而言,威脅到他們的身心健康。
▼5月3日DSE經濟科開考兼中學復課▼
受疫情影響,學生兩年來只能隔著各式各樣的電子器材學習、「接觸」校園資訊。港大教育學院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陸慧英,帶領跨學科研究團隊,分析了2019年至2021年間學生與接收數碼資訊之間的影響。逾2,000名分別來自18間小學和14 所中學的學生參與。
研究主要對象集中在小三、中一和中三年級,結果發現,自2019年起,三個年齡組別的學生數碼素養都有顯著提高,但數碼能力的鴻溝則有所擴大,特別在高年級學生當中明顯。同時,學生的平均協作解難能力,在兩年間均未見有所提升。
患嚴重精神健康問題比例增加 中學生情況較壓重
報告又指出,學生的精神健康狀況兩年之間有顯著惡化趨勢,中一生患嚴重精神健康問題症狀的學生比例由6.2%增加到13.5%;中三情況,更從9.5%增加到17.9%。值得關注的是,四成至五成的學生表示,在2021年接受調查前的三個月內,有過欺凌者和、或受害者的網絡欺凌經驗,即他們既是網絡欺凌者,又是欺凌受害者。
羅陸慧英解釋,由於學校持續多次長時間停課,學生自然地花了更多的時間在網上學習和消遣,這也令學生有更多機會遭遇負面的網上經歷、或參與不良的網上行為。這樣的經歷可能會使學生精神受壓,進而威脅到他們的身心健康。
家庭社經地位影響學生的數碼素養
調查發現,家庭社經地位與學生的數碼素養成績呈正相關。意思是,一間平均家庭社經地位較高的學校,其學生的整體數碼素養表現也較好。而疫情下,學生如果在家中無法使用大屏幕設備,他們的數碼素養表現亦會受到負面影響。此影響對於年齡較大的學生來說更為明顯。
羅陸慧英續指,疫情期間學生經常會使用數碼科技進行學習和休閒活動,大大超越了在2019 年時期同齡學生的表現。然而,日益擴大的數碼能力差距也非常令人擔憂。她說,數碼素養可以對學生的精神健康起保護作用,教師亦要培養學生的數碼能力和抗逆能力,不只只限制學生對數碼科技的使用。
天水圍循道衞理小學校長,以及「數碼公民」計劃諮詢委員會成員蘇炳輝先生則表示,大家意識到即使在疫情過去後,混合式學習或會繼續,但如何培養學生數碼素養,及建立網上抗逆能力仍是一大挑戰。蘇炳輝續說,現時大多數教師都對數碼素養缺乏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