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福音】中大破解鼻咽癌基因圖譜 夥英研個人化標靶藥
癌症標靶藥物眾多,但未必對每個病人都能發揮作用。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成功破解鼻咽癌的基因圖譜,發現約30%的病人缺乏一種抗原基因令癌細胞免受身體免疫系統攻擊,另有約40%病人有一種基因突變導致癌細胞迅速生長。
有關結果觸發中大夥拍一間英國大學研究具針對性的標靶藥物,為病人度身訂造最理想的治療方案,新標靶藥物預料1、2年完成動物實驗,如順利可以開展臨床的實驗。
香港中文大學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講座教授陳德章表示,在缺乏鼻咽癌基因數據的情況下,難為病人度身訂造最理想的治療方案,有見及此中大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於2015年至2016年間,為超過100名鼻咽癌患者的腫瘤樣本進行基因組測序。
研究發現,約30%腫瘤樣本的人類白細胞抗原基因出現變異,令細胞免受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而不斷生長。研究亦發現,約40%腫瘤樣本中因EB病毒蛋白刺激,引至「NF-κB」訊號通道不正常地啟動,失去原有的調節功能,令癌細胞能不斷複製和持續生存。相關研究結果已刊載於國際科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
倡治療前先做基因排序測試
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系主任杜家輝指,今次公布的研究是全球首個有系統地進行鼻咽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的研究。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教授羅國煒教授又指,研究能解釋為何免疫治療或標靶治療在不同病人身上會有相異的臨床反應,日後病人接受治療前可以先做基因測序,迅速找到具針對性的藥物。羅續指,若病人身上的人類白細胞抗原基因出現變異,相信免疫治療就會起不了太大作用,下一步研究新藥物方向可以是如何令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識別到癌細胞而進行攻擊;相反,另外的70%病人可嘗試用免疫治療。
羅國煒又指,基於有關結果,中大正夥拍一間英國大學,研究針對「NF-κB」訊號通道不正常地啟動的藥物,重啟原有的調節功能對抗癌細胞,預料1、2年完成動物實驗,如順利可以開展臨床的實驗,發展個人化的治療增加治癒機會。
鼻咽癌患者提供細胞樣本研究
56歲徐先生於2007年確診第4期的鼻咽癌,接受化療和放射治療後病情一度受控,但於2010年復發更擴散至雙肺。徐先生7年來接受了多次化療,並多次參與中大標靶藥和免疫治療的臨床實驗,又為上述的研究提供細胞樣本,現時病情受控。
熱愛運動的徐先生患癌10年仍積極面對人生,上月更完成個人第6次42公里的全程馬拉松。但癌症仍影響徐先生的飲食,令他甚少外出與朋友吃飯,他坦言中大的研究給予新希望,盼能盡快找到適合的藥物治療自己的病,重投社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