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設熱線支援確診者 抑鬱症媽媽壓力爆煲 開導後棄自殺念頭
變種病毒Omicron今年初襲港後,觸發第五波疫情,確診數字幾何級飊升,醫療系統瀕臨崩潰,醫院管理局二月中推出醫療查詢熱線,解答確診者的疑難,高峰期開設逾180條熱線,截止上周三(20日),共合處理逾6.7萬宗查詢個案。
有參與計劃的職業治療師表示,猶如「雜牌軍」的團隊,卻能讓來自不同專業的同事施展渾身解數協助確診者,最深刻是有患抑鬱症的媽媽,染疫逾一周仍未痊癒,被丈夫責怪無法照顧孩子而萌生自殺的念頭,同事反覆致電該病人開導她,才將她從死亡邊緣救回。
疫情高峰期時,熱線中心不勝負荷,市民致電多時仍未能駁通,惹起不少怨言,更有病人以粗言穢語責難職員和義工,惟有即將畢業的準護士卻無懼挑戰,從病人一連串的怨言中,找出其訴求,成功「拆彈」,成為他畢業後應對病人的秘訣。
醫管局在2月15日起,設立醫療查詢支援熱線(電話:1836 115),朝八晚十運作,解答確診人士的醫療查詢,以及提供感染控制的建議。熱線設立初期,只有醫管局員工為病人提供服務,惟隨着服務需求增加,護士學校、大學護理及相關醫療學系均加入熱線的義工團隊提供協助,至今共有10多個接聽中心,包括九龍醫院及四間護士學校等,疫情高峰期設有182條熱線,每日接聽的查詢多達3000宗。
青山醫院高級個案經理(一級職業治療師)賴雅倫表示,在情人節2月14日起加入醫療熱線團隊,與來自不同聯網的專職醫療同事,一手一腳設立首個、位於九龍醫院的熱線中心。
我哋自己笑啦,就話係雜牌軍嚟,但係我覺得係個全能團隊,因為裏面所有嘅專職醫療同事都喺度。
他憶述只有約一日時間一手一腳設立熱線中心,2月15日便要開始接聽確診病人的來電,「電話一cut完就即刻響,由開工接到收工,都有辛苦嘅時間。」
他特別提到同事在三月中,曾收到一名患有抑鬱症的母親求助,她染疫後一直在家隔離,惟至第9日,快速測試仍然呈陽性,自己十分憂慮,更遭丈夫怪責無法照顧兩名孩子。
太太本身嘅(抑鬱症)病情就慢慢加速,打嚟就係問點解自己未好番,一路講落去,佢自己就有好多絕望,好多諗唔開,有好多自責嘅情況,去到後尾佢都同我哋同事講,透露有自殺嘅念頭,話想死、想跳樓。
本身在精神科工作的他,隨即提醒同事要留意該媽媽有沒有即時危險,分享疏導病人情緒的方法,同事再致電涉事媽媽,溝通了約三小時,「當中收咗幾次線,我哋又再follow up(跟進),又問返佢有咁嘅諗法喎,點樣處理呢?我都有畀到實質意見佢,傾咗幾次電話後,佢都紓緩咗個情緒,都講返佢唔係想死嘅」,最終將個案轉介到醫管局的護訊鈴熱線,讓專業同事接手跟進。
▼4月20日 觀塘順利邨利恒樓圍封檢測▼
教確診準媽媽「數胎動」以監察胎兒情況
除了醫管局職員負責支撐這個後勤工作外,亦有護士學校的師生加入此抗疫團隊。自動請纓加入義工團的明愛醫院護士學校三年級學生鄭家林表示,二月尾剛加入團隊時,第一個接聽的電話是一名懷孕27周的確診孕婦,對方甫打通電話後便高呼:「老公,個電話通咗喇!」情況看似有趣,但其實背景反映不少得不到適切協助的市民,染疫後的徬徨無助。
當時醫管局僅呼籲孕期達37周的確診準媽媽到急症室求醫,惟對方仍未符合條件,深感不安,曾在婦產科實習的鄭家林隨即傳授數胎動的方法,以監察胎兒的情況,並將個案轉介到遠程醫療(telehealth)的醫生,跟進其狀況,「唔係話完咗個通話,就當佢已經解決咗。」
明愛醫院護士學校校長張可耘提到,明愛醫院的熱線中心,二月尾才開始投入服務,當時只有一日半時間設立十條熱線,惟不少同事已走上前線抗疫,又要繼續網課,人手不足下,剛修讀課程的一年級生亦要加入義工團隊,即使自己是校長亦要落手「搬枱搬凳」,形容過程中亦「無分你我。」
護士學生加入義工團隊接聽熱線
她形容,與學生一樣,在熱線成立之初也是「新手」,對工作亦感到壓力,而她更要負多一個重擔——如何保護義務到醫院支援的學生免受感染,故她向學生強調:「我哋嘅使命就係,你聽到幾多個電話唔係重點,唔係嚟跑數嘅,首先係要完完整整咁返屋企。」
她形容,同學起未熟習整個工作,故枱頭貼滿所有資訊,同學亦要開擴音器,讓老師從旁指導,當同學面有難色時,便會「飛紙仔」,提點如何解答病人疑難,又形容處理這份工作要有好奇心,亦要夠「八卦」,捉緊通話的短短15分鐘,「打爛沙盤問到篤」,逐個家庭成員的狀況追問,起初快速測試劑和必理痛短缺時,同學更要化身為「核數師」,盤點病人手上的物資,指導對方如何有效分配。
▼2.18 明愛醫院急症室等候病人▼
團隊成員從謾罵聲中找到致電者的問題
二月中至三月初,本港疫情高企,本港醫療系統崩潰,急症室迫爆,尋求熱線求助仍不得要領,有市民連打兩日仍未能接通電話,過半求助市民會將怨氣發洩到接聽電話的同事身上,言語中更會夾雜粗言穢語,「一打嚟,你都想像得到,佢嘅情緒一定係好焦急、憤怒,咩情緒都有,我哋可以做嘅嘢就係我哋要聽,我哋畀時間佢講曬佢嘅情況先,咁當然中心係夾雜好多情緒先嘅,鬧啊、責怪我哋,覺得點解我哋幫唔到手」,惟他認為求助人都有訴求,團隊便要從謾罵聲拆解對方欲查詢的問題,「佢聽得到我哋係想幫佢嘅時候,佢嘅情緒會慢慢冷靜返落嚟,咁之後大家就可以傾到偈。」
▼2月16日 明愛醫院近急症室的露天空地放滿病人▼
不過,學生經驗不足,市民的怨氣亦成為張校長的憂慮:「我哋都好擔心市民嘅情緒,亦都會影響同學嘅情緒」,故她在同學的枱頭擺放紙巾,讓他們有需要時可宣洩情緒,亦會在每日收工前,與同學討論當日的工作細節,亦從而了解同學的感受。她憶述有一日,有同學分享解決了一個極困難的個案後,全部人都十分感動,有同學亦偷偷在旁抹眼淚。
每日「坐定定」睇430疫情記者會
熱線運作逾兩個月,賴雅倫提到,他與同事每日早上11時和下午4時半都「坐定定」,留意疫情記者會的公布,務求能為求助的市民提供一致、最新的答案,「我哋唔想每一個市民打嚟,佢冇一個解決嘅路,所以我哋同事接到call都會辦法去幫手。」
▼申請康復紀錄二維碼▼
他指,每當政府公布新的資訊,由二月初市民確診後不知如何申報、隔離,到及後快測陽性呈報平台、康復者二維碼登記平台等相繼推出後,市民亦會致電查詢,當中不乏獨居長者,「有啲長者、老人家,佢哋根本上唔到網,佢又唔係好留意電視新聞,佢哋好多時候都係靠個電話打,有時候佢哋收到個SMS話確診咗喇,之後就冇曬任何follow up嘅電話,同佢講返應該點樣做,其實呢批係最無助。」
▼4月19日 荃灣商會學校復課首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