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科技園明日創科領袖培訓計劃2022 培育年輕人才 實踐創科夢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年輕人才是持續推動創科發展的重要資源,香港科技園一向致力培育創科人才,以提供多元化的硬件配套資源,助本地、海外對創科感興趣的年輕人發揮所長。為建構更完善的創科生態圈,科技園今年繼續推出「明日創科領袖培訓計劃2022」(Technology Leaders of Tomorrow Programme,TLT 計劃),為年輕人提供園區夥伴公司的研發職位配對、科技園公司實習、創科技能培訓等。與別不同的是,今年計劃增設了「香港創科學院人才薈」(Hong Kong InnoAcademy Society)和InnoCell免費住宿計劃,前者匯聚優秀的計劃畢業生持續交流,發揮創科新力量。後者為非本地學員提供為期3個月於InnoCell的免費住宿,讓他們體驗香港創科生態圈的「Work. Live. Play. Learn.」獨有文化,,促進人才交流,朝創科夢進發。兩位「明日創科領袖培訓計劃2021」畢業生馮展駿(Jenzen)和劉晨(Mia)均指計劃提供多元化支援,對提升自身競爭力甚有幫助,而計劃帶來的種種得著和工作經歷,更成為他們堅持朝創科夢進發的「強心針」。

海外回流放棄升遷機會 看準香港創科新機遇 TLT全面培訓初創技能

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的Jenzen,原於外國大公司工作一年半,已獲晉升為高級工程師的機會。惟當時他對不同創科範疇甚有興趣,認為若留在大企業鑽研單一技術層面,會錯失發掘興趣的機會,故他毅然放棄升遷,選擇回流香港加入TLT計劃,「我留意到計劃提供創新和領導力培訓、實習機會,高管見習、指導和交流等,軟、硬實力都訓練得到,好全面。科技園正是一個適合的地方,讓我尋覓更多機會,發掘興趣。」由準高級工程師變為實習生,與一般人預想的生涯規劃未必相符。但Jenzen指科技園匯聚初創企業,是香港創科發展的心臟地帶,而且近年愈來愈多政策推動本地創科發展,他認為相比起創科發展成熟的外國,香港處於急劇發展的階段,能造就更多機會和可能性,「在科技園能見證到許多政策推動的基建發展,如先進製造業中心,正在實踐再工業化。再者,內地市場亦相當龐大,相信許多人都會對我們推出的創新科技感興趣。」

Jenzen從小對創業甚感興趣,他透過TLT計劃加入初創企業普銳醫療(Precision Robotics)擔任機械工程師,了解其運作模式及工作文化。期間除了科研工作,Jenzen更要身兼數職,如參與制定策略、專案統籌,學習妥善分配資源、人手和時間,控制成本等,再與各持份者溝通和協調,實踐企業方案、推廣產品構思;期間計劃更邀得擁有多年初創經驗,來自芝加哥的教授參與培訓和分享心得,以訓練學員們的構思、實踐和演說技巧,現場亦邀來投資者直接點評學員的構思,Jenzen坦言獲益良多:「作為工程師,我們或若著眼於構思的創新性,但未必留意到方案是否切合大眾需求。而我們慣常的簡報較側重於複雜的標示、圖像,未夠清晰。但對初創企業而言,所構思的方案是否(市場)必須?能否回應普羅大眾的需求?匯報時又能否簡潔地表達所想?這些都會影響投資的吸引力。」他坦言訓練能讓他反思自身的不足之處,更學習到要在構思上平衡創新性、可行性和市場需求,過程中也要妥善管理時間,避免耽誤進度增加成本,計劃後期要言簡意賅的表達想法、吸引投資者,這些得著對未來創業甚有幫助,鼓勵他繼續朝初創夢進發。

Jenzen指科技園的創科資源、活動多,亦匯聚了大量業界專才,TLT計劃不止提供工作機會讓他訓練各種技能,也促成了拓展人脈的機會。

計劃帶來的得著不止技能和工作經驗,Jenzen亦指能享受到科技園創科生態圈所帶來的優勢,「科技園有各類支援初創的計劃,需要時可尋找支援、物色相關資源。我亦透過TLT計劃擴闊了人際網絡,認識到不同行內人士,若將來在創科上面對難題,都可以與他們分享,一同交流、進步,這對我未來的生涯規劃相當寶貴。」Jenzen說。

大灣區創業碰壁 加入計劃與業界專家交流 儲「實戰」經驗朝創科夢進發

自小已對創科行業充然熱忱的Mia,畢業後曾於大灣區創業,盼研發智能機械人便利建築行業,無奈失敗告終。這次經歷無損Mia對建築科技的熱愛,修畢科大科技領導及創業碩士課程後便加入TLT計劃,她指在政策支援、產業發展、人才培養上,香港創科都擁有很多機遇,「香港有多間世界知名大學,於人才密集度上是其他城市無法匹敵的,而與更多人才交流,會更利於自我的快速成長。近幾年香港也有很多重視創科的新政策,讓優秀人才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加入TLT後進行企業配對,Mia指計劃提供了一個廣泛的企業名單,參加者可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愛好,向適合的企業提交申請。最終她被主力發展建築物聯網的華一科技(Infotronic Technology)聘請為研究員,學習物聯網技術的軟硬件開發。企業內有多位工作了二、三十年的行業領域專家,每次交流都是一場「實戰」培訓。「我對大陸建築業的了解比較多,對香港的認識甚少,但與產業管理領域專家溝通,不但能了解到香港建築業的發展情況,更認識到產業管理業中的一線使用者需求。感覺他們把多年工作經驗濃縮起來,再傳遞給我們。」而對於曾經創業失敗的Mia來說,以前只能從網上資料、教科書學習相關理論,奈何太「死板」亦難以吸收,但TLT計劃帶來的工作經歷正好是一場場訓練,在具經驗的行業專家帶領下一步步學習,直接拆解工作上的困難和挑戰,才能融和理論和經驗,充實自己。

Mia認為相較有成熟體制的大公司,初創企業能的優勢在於靈活,可以實現更多的可能性。她從中學習到初創企業的思維、溝通及營商技巧,使科研方案更有效地推廣至市場,「我不希望科研成果永遠留於實驗室,它應該服務社會,發揮它本身的價值。我們要考慮如何將高端科技融入生活,研發出更切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Mia形容TLT計劃是她在香港創科發展的起點,未來將繼續朝支援建築行業進行數碼轉型的崗位發展。

Mia指TLT計劃會定期跟進學員的工作情況,提供機會予學員和公司溝通,表達對工作情況、生涯規劃上的意見,更有助鞏固所學。

凝聚年輕創科新力量 推動本地創科發展

除了參與TLT計劃,二人現時更加入了香港創科學院人才薈(Hong Kong InnoAcademy Society)擔任籌委會成員,為會員設計和組織各種培訓、交流和康樂活動。而創科學院人才薈的會員,更可專享香港和大灣區內創新科技的職業發展、培訓及交流機會;籌委會匯聚了不同背景的技術專才,如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等,Jenzen和Mia均期望籌委會可成為科技園與創科人才之間的橋樑,透過籌委會成員分享加入科技園的經歷和得著,吸引更多本地、海外的優秀人才加入,一同推動本地及大灣區的創科發展,注入更多創新構思。「讓更多人知道香港不僅有金融、地產等領頭行業,現在新興的創科事業也在高速發展當中,需要人才加入,我們可一同實現不同目標。」

不少TLT計劃畢業生均選擇加入香港創科學院人才薈(Hong Kong InnoAcademy Society),成為籌委會成員持續推動本地創科發展。

除了企業配對、創科培訓、人脈拓展等不同支援,今年的TLT計劃更增設集智能生活及協作空間於一身的創新斗室InnoCell,提供免費3個月的住宿服務予非本地學員,既可滿足科研和創業需要,更能促進創科人才之間的合作各交流。而園區企業更提供高彈性薪酬,視乎要求和學歷可達$25,000至45,000或更高,十分吸引!

立即報名:https://stp.hk/TLT

了解更多:https://stp.hk/3xj41qA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