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稱6至9個月內必現第六波 促院舍院友打針 有個案快隔離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第五波疫情下,全港九成多安老及殘疾院舍有爆發,逾半香港死亡個案居於院舍。社會福利署今早(4日)舉行網上研討會講解院舍感染控制措施,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會上指,第六波疫情勢必在未來6至9個月出現,倡院舍院友及員工均要接種疫苗,當疫情開始要每日快測,一旦有院友確診要盡早隔離,若院內個案多則逆向隔離未受感染的院友。

▼3月3日 港大微生物系專家袁國勇到西環新萬福護理院視察▼

新冠病毒或再變種 久守必失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今早的研討會上指,第五波疫情至今,料已本港有150至400萬感染病例,當中逾半的死亡個案是院舍院友,並指院舍爆發跟院內接種率不夠有很大關係。他提到,防疫措施未來會放寬、康復者及疫苗接種人士的抗體水平會下降、新冠病毒或再變種,久守必失,料第六波疫情會在未來六至九個月出現。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第六波疫情會在未來6至9個月出現。(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院友及員工要完全接種三至四劑疫苗

袁國勇認為要應對第六波,院舍院友及員工均要完全接種疫苗、即接種三至四劑疫苗。當疫情出現,他們要每日進行快測;當有院友出現症狀,即使未有確實檢測結果,亦需立即院內隔離。院舍職員可每四至八小時為確診者量度血氧飽和度,及早發現早期惡化。

盡快分隔確診者與未感染院友

院友確診後,醫管局社區老人評估小組或到診醫生會作評估,安排輕症者送往暫託中心,或將病情較重的院友送院。他表明,要盡快將確診者與未感染的院友分隔,若然院舍內個案多,可採取逆向隔離,送未感染的院友到別處隔離。袁國勇相信,透過這些措施,即使院舍出現個案,亦可減少重症及死亡。

▼2.21 觀塘彩榮路體育館暫託中心接收等候入院長者▼

+2

院舍通風開抽氣扇時勿開朝向天井氣窗

港大微生物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龍振邦指,當院舍通風不足,若院內有人感染,他們產生的帶病毒氣霧,有機會飄浮到很遠;若然室內有密封到天花的隔板阻隔空氣流動,病毒更有機會積聚,增加其他院友染疫風險。

他續指,冷氣機只能供應少量鮮風,宜同時打開對流窗及風扇帶動氣流,院舍可以量度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評估室內的通風程度。就疫情下多次出現的垂直傳播,龍振邦提醒院舍,注意室內風向要由乾淨吹向污糟,當廁所或廚房開啟抽氣扇時,不要開啟朝向天井的氣窗,以免令室內變成負壓環境,反而將室外或帶病毒的氣霧抽入室內。

▼不少安老院舍出現確診個案▼

促院舍員工注意手部衞生

院舍通風只是防疫其中一環,單靠通風不等於能杜絕爆發。港大微生物學系榮譽教授鄭智聰提到,要阻止院舍內的接觸傳播,手部衞生很重要,院舍員工應在直接接觸院友前後、進行護理前、接觸血液或體液後、以及接觸完院友的周遭物品或設備後,均要以清潔雙手。

至於口罩方面,鄭智聰指KN95及KF94口罩算是較外科口罩高規格的口罩,正面阻隔病毒的功效與N95呼吸器相約,不過側面則或會有漏氣情況。而疫情下院舍人手不足變得嚴重,他建議員工可先為照顧未染疫的院友,其後再照顧確診者。

▼3月2日 明愛醫院急症室戶外帳篷有病人等候▼

+3

院友康復後一個月可接種疫苗

不少業界人士在會上追問院友康復後能否接種疫苗,以及想釐清復陽定義。袁國勇回應指,院友康復後一個月已可接種疫苗,若然院友從未接種,感染新冠可當已打第一針,其後接種的疫苗屬第二針。

▼4月3日 天水圍天盛苑盛旭閣及盛珍閣封檢測▼

+9

建議康復者90日內不要再做任何檢測

至於「復陽」、即檢測結果再度陽性,袁國勇指,一般康復者的抗體至少有用兩三個月,建議他們90日內不要再做任何檢測。他續指,「復陽」涉及三種情況,其一是康復者身上有無傳染性的殘餘病毒,其二是康復者抗體減少、遇上新的病毒株重新感染,其三則是一些免疫力低的人士,身上一直帶有病毒,甚或仍有傳染性。但第三種情況屬極少數,若然有亦會留在醫院,不會回院舍。

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院舍常見 社署推26星期除菌計劃

除了新冠病毒,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在院舍亦很常見。院友帶菌比率由2012年的21%,增至2020年48%,帶菌的院友會更容易有入侵性細菌感染,增加細菌入血及死亡風險。袁國勇亦提到,公立醫院每八宗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感染,有七宗是來自安老院。社署現時有為期26星期的除菌計劃,為院友提供消毒液及消毒軟膏,分別用來洗澡及搽在鼻內,減少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的病毒量。

▼2月20日 彩榮路體育館暫時用作接收等候入院長者▼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