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有毒危險品隨時在左近 化學博士教4大貼士認清風險
談及危險品,許多人或以為只會出現於實驗室,或特定的工業使用情況。但其實日常生活常用的清潔劑、造型噴霧等均屬危險品。若缺乏安全意識、掉以輕心,分分鐘引起各類危險,如火警、中毒、被灼傷,嚴重更會危及性命!對於大眾市民,若危險品的包裝、標記及標籤使用不當,或不妥善貯存,做漏安全措施或檢查步驟,同樣會令自己和身邊人陷入危機之中。易燃、有毒、具腐蝕性等等的危險品隨時在左近,大家一定要提高警覺!
攝影:鄭子峰
危險品於製造、貯存、運送及使用上同樣具有風險,故不論是日常使用或工業需求,我們都要保持警覺。為加強對市民安全的保障,香港法例第295章《危險品條例》及其附屬法例的修訂工作已經完成,並已於今年3月31日正式生效。其中包括更新危險品分類,使本地分類制度與國際接軌。同時,由消防處管制的危險品數量亦由約400種大幅增加至約1,700種。除此之外,危險品的包裝、標記及標籤要求亦已更新,與國際標準一致。而為便利業界和市民,條例亦另設危險品豁免量及其他豁免情況,例如貯存少於豁免量的危險品可豁免申領牌照;市民日常購買和使用的酒精搓手液等消費裝危險品可以豁免包裝、標記及標籤要求等等。到底市民對危險品的貯存以及其包裝、標記、標籤等認識有多重要?而今次修訂《危險品條例》對市民大眾又有何影響?今次請來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理學教育助理教授陳鈞傑(火博士)教大家4大貼士,從認識危險品的風險開始,學習於貯存及使用上的重要知識。
貼士1:認清身邊危險品 了解分類及相關風險
火博士認為日常生活易接觸到的危險品主要有三類:易燃液體(第3類)、毒性物質(第6.1類)和腐蝕性物質(第8類)。易燃液體包括各類溶劑,即部分有機清潔劑如天拿水、洗甲水、酒精等,常見的有毒物質如老鼠藥餌、水銀等。而烈性清潔用品通常具腐蝕性,如高濃度漂白水、含硫酸的通渠水,或成分為氫氧化鈉的哥士的等。火博士續指,疫情下大家常用消毒酒精及漂白水,前者若不慎接觸到火源可引起火警,而後者因具腐蝕性,若直接接觸皮膚或進入眼睛可導致嚴重灼傷,混合其他化學物質更可產生毒氣,「若漂白水與酸性物質混合,會產生氯氣,過量吸入後或會引致中毒。」
除了日常用品,工業使用時因危險品的用量大,故於貯存及使用上更須加倍小心。火博士解釋,高活性金屬如鉀、鈉、鈣為第4.3類危險品,即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而第5.1類氧化性物質若混和易燃物更會變得容易起火,「不同種類的危險品須分開貯存,如易燃物品和氧化性助燃物質要分開,酸性和鹼性物質要分開等等。」熟知危險品分類、標記和標籤有助加強了解風險。商家亦須因應物質的危險品分類使用適當的包裝,保障使用和運送時的安全,以免發生意外。是次《危險品條例》修訂後,本地規管的危險品數量達2,300種,而受消防處規管的危險品數量亦增至約1,700種,大大擴展規管範圍。而部分修例前不屬危險品的常用物質,如肉類防腐用的亞硝酸鈉納入為第5.1類氧化性物質、溫度計內的水銀(汞)亦納入為第8類腐蝕性物質(次要危險性:第6.1類毒性物質)。火博士指修例後的分類制度與國際一致,更有效保障安全:「危險品上的分類、標記和標籤符合國際規則,能更統一及有系統地處理,尤其於進出口危險品時可使用同一套危險品分類,從包裝上的標記及標籤了解有關危險性,從而加強安全措施。」有些危險品同時具備多於一種危險性,例如水銀具毒性,更會腐蝕鋁金屬,若接觸到鋁金屬製的飛機,可能會使機身破損並裂開,導致空難。故危險品的包裝、標記及標籤非常重要,「每一類危險品都有其特性,須針對每一類危險品選擇適合的運輸包裝,如應採用哪類物料製成的容器貯存,或須做多少層防漏保護等,及在包裝上貼上適當的標記及標籤。貯存、運送及使用時亦需做足相對應的保護措施。」
貼士2:使用危險品要了解風險!
以上提到不同類別的危險品所帶來的風險,火博士立即實測4類家居及工業常接觸到的危險品:鉀(第4.3類 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高錳酸鉀(第5.1類 氧化性物質)、硫酸(第8類 腐蝕性物質)和火酒(第3類 易燃液體),看看所引致的危機!
實驗1:當鉀金屬遇上水
發現當高活性金屬如鉀,遇上水,會立即產生化學作用而有可能著火,份量大或會引致爆炸。火博士提醒,貯存此類危險物應緊記遠離水源。
實驗2:在強氧化劑上倒入甘油/薯片
甘油為易於被氧化的有機物,若接觸到強氧化劑(高錳酸鉀)會猛烈燃燒,不慎處理可引致火警。火博士其後將高濃度硫酸加入高錳酸鉀,產生一種更強的氧化劑:七氧化二錳,實驗將薯片放至墨綠色、油狀的七氧化二錳中,不消數秒立即起火。火博士指任何可燃燒物質均做到同樣效果,如放入一塊布同樣可引致起火,故須注意危險。
實驗3:將高濃度硫酸倒在棉布上
高濃度硫酸一接觸到棉布,一會兒已開始慢慢腐蝕布料,棉布被碳化及溶解後呈現一個個黑洞。火博士提醒,若身體皮膚接觸到高濃度硫酸,可產生嚴重化學灼傷,如若入眼更會導致失明,成為不可逆轉的身體傷害。
實驗4:當消毒火酒(乙醇)遇上火源
消毒火酒若接觸火源,便立即燒起大火。火博士指若家中存有過多消毒火酒,不慎洩漏並遇上火種,起火後火勢或會迅速蔓延,難以控制。他又指,部分易燃液體起火後不能用水撲救,如汽油是比水更輕的液體,又不能溶在水中,如起火後倒水救火,反而會導致起火範圍蔓延,燒得更旺,油火須用泡沫滅火劑處理。
貼士3:認住標籤圖案、顏色、編號分風險!
每種危險品的包裝上都會有標籤,除了有助識別,更能用以提醒周邊人士有關應用或運送上的危險。新修訂《危險品條例》下規定的標籤與國際運輸規則一致。危險品標籤為紅、藍、黃、綠、橙等搶眼底色,分別代表不同的危險性,配上相關簡單易明的圖案及危險品分類,讓所有人能夠容易辨識出有關危險性。火博士解釋:「危險品的危險性各有不同,需配以獨特的標籤讓人能夠輕易分辨,從而執行相對應的安全措施。」危險品除須使用合適的包裝,包裝上貼上標籤外,還須貼上標記,即危險品的聯合國編號(或香港編號)及正式運輸名稱(或真實名稱)。透過聯合國編號,市民可以在消防處危險品專題網頁查看有關危險品的資訊。火博士指危險品包裝上的文字及警示字句有機會為外國語言,對用家而言,危險品的聯合國編號便能作為除危險品標籤外的通用語言。業界亦可因應危險品的分類及特性進行風險評估,提升安全。
至於市面上的消費裝危險品,例如消毒酒精、通渠水等,有機會因為獲豁免包裝、標記及標籤的要求,市民未必能夠在貨物的包裝上找到上述資訊。此類物有機會會貼上不受《危險品條例》監管的另一款警示標籤。較常見的是根據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籤制度而訂定的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GHS)標籤。菱形紅框、底色為白色的GHS標籤可分為9款,包括爆炸物、易燃、氧化、壓縮氣體、腐蝕性、有毒物、有害物(急性毒性、皮膚刺激等)、健康危害(如呼吸敏化、致癌、生殖細胞致突變性等)及環境危害,各由不同簡單易明的圖案標示,代表使用時的風險。該套標籤雖然並非《危險品條例》下所規定,但亦能告知用家有關物品的危險性。
貼士4:運送及貯存期間一樣要小心危險品!
基於種種風險,火博士提醒大家危險品須遠離孩童,避免小朋友錯誤使用危險品。而使用前,用家須認清標籤,了解風險和考慮貯存位置,如易燃物及氧化性物質須分開貯存、遠離火種;壓縮氣體須避免太陽直射,或放於高溫地方等。使用危險品時,市民需加強安全意識,有需要時應戴上手套及眼罩保護身體。同時,家中不應囤積大量危險品如消毒火酒等,需要使用時才購買,否則發生意外時情況更嚴重之餘,受波及的範圍亦更大。
根據法例,除獲得牌照者,任何人均不得製造、貯存、運送或使用任何危險品。為了方便市民及業界,修訂後的《危險品條例》仍然賦予公眾不同豁免情況。條例列明各種危險品的豁免量,若任何人貯存、運送及使用不超出豁免量的危險品、則不需向消防處申領危險品牌照。另外,消費裝危險品、酒精飲料及構成機器一部份的危險品(如冷氣機中的雪種)等情況,均獲豁免包裝、標記及標籤的要求。
縱然部分危險品有豁免量,但若危險品的容器、包裝、標記及標籤不合規格亦屬違法。以壓縮氣體為例,所有相關的容器都必須經過消防處處長批准,方可使用。
新修訂條例實施後設有24個月過渡期,方便業界、危險品牌照持牌人及大眾市民適應新法例下的要求。市民若想了解多點,可以瀏覽消防處危險品專題網頁:www.hkfsd.gov.hk/dg
(資料由香港消防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