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16597確診 2月26日後首次跌破2萬 張竹君:緩慢下降 添249亡

撰文:鍾妍
出版:更新:

第五波疫情有回落跡象,但每日新增確診宗數仍然高企,今日(19日)單日再增16,597宗個案,並呈報多249宗死亡報告,為2月26日以來,首次回落至2萬宗個案以下。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數字緩慢下降,並認同國家衛健委分析香港疫情「高位震盪下降」的判斷。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說,今日呈報的死亡個案中,涉及一名30歲死者有蠶豆症,會轉介死因庭研究。

張竹君:認同衛健委「高位平台期震盪下降」判斷

張竹君指,今日新增16,597宗個案,包括7528宗為核酸檢測陽性,9069宗快速測試陽性,基因分析中發現185宗疑為Omicron變種病毒,並沒有再發現到Delta變種病毒。

張續指,一萬多宗新增個案中,有14宗為輸入個案,均在抵港當日找到,包括有11宗於3月18日乘坐航班CX796由印尼抵港,另外有3宗為較早前分別由印尼及意大利抵港。

被問到數字回落是否即已控制到第五波疫情,張竹君表示,今日數字雖跌至約1.6萬,但仍然要再看看有關情況,希望確診數字會愈來愈下降或平穩。她指,觀察到近幾日確診宗數緩慢下降,但因有部份患者不會有徵狀,未能反映所有社區確診個案數字。若恢復更多社交活動,她憂慮確診數字會反彈,提醒市民要留意個人衞生。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今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記者會表示,當前香港疫情已經進入高位平台期,快速上升勢頭得到控制,並呈震盪下降趨勢。張竹君表示,認同專家的觀察。

張表示,合計第五波疫情已有1,020,910宗個案,當中包括673,676宗核酸陽性個案,及347,334宗快速測試陽性個案。

張竹君指,今日再收到一間殘疾院舍及4間老人院的確診個案報告,共涉12名院友及11名員工。累計兩周內共有270間院舍出現個案共影響6925名院友及1764員工。

大部份內地醫護已進入紅區工作

劉家獻指,現時共有10,624名病人在醫管局豁下醫院及治療設施留醫,有63人危殆、119人嚴重。劉說,現時有約300至400名內地專家同事到港,大部份已進入「紅區」,即有病人的區域中工作,「落手落腳照顧病人,診症、開藥」,指之前因人手問題減少了接收病人的數量,會繼續增加病床,希望病人有適當治療。

今日亦呈報多249宗死亡報告,張竹君指,法醫通報多6宗個案,包括3男3女,年齡介乎67至97歲,全部有長期病患,其中4名死者為老人院或殘疾人士宿舍院友,4人生前需要人照顧、臥床或要坐輪椅。她續指,有兩名死者為3月8日死亡,4名死者於3月9日離世。

醫管局今日亦呈報多243宗死亡個案,劉家獻指,其中182宗為過去一日死亡,分別有103男79女, 年齡介乎 30至109歲,有5人較為年輕。當中30歲的死者有G6PD缺乏症(即俗稱蠶豆症),因精神健康問題入住私人宿舍居住,早前進入九龍醫院,但因腎有損傷而送入伊利沙伯醫院後,轉入深切治療部後情況轉差離世,劉家獻表示,「因為唔知佢嘅死因」,形容死者年輕,後期情況急促轉差,故會轉介死因庭研究。

劉續指,有兩名死者本患有癌症,其中58歲死者有末期癌病,已擴散到不同地方,因血內有其他病菌而入院,在入院篩查發現確診;另一名59歲死者患有淋巴癌,治療效果不理想,抵抗力差,入院時血氧低,於昨日離世。其餘兩名年輕死者均有長期病,劉說,58歲男死者為乙型肝炎帶菌者,有肝硬化及肝動脈高血壓,白血球、血小板等長期較低有貧血,另一59歲男死者的腎及甲狀腺都有問題,2月尾因中風入院,篩查後發現感染新冠病毒。

▼3月19日 九龍清真寺首次舉辦疫苗接種▼

+9

三人家中暈倒後入院死亡

劉表示,有3名死者在家中暈倒後入院死亡,包括一名87歲死者,家人發現他咳血後暈倒,救護員到場發現無呼吸及脈搏,送入瑪麗醫院後不治,該名死者在3月11日快速檢測呈陽性,13日曾去指定診所,獲發5日的新冠口服藥莫納皮拉韋,他本有支氣管擴張等慢性病,沒有接種新冠疫苗紀錄。

另外一宗在東區醫院發生,一名96歲老翁,送到急症室已經不治,有長期病患,於3月6快速檢測呈陽性,沒有打針。亦有一名94歲老翁,在家昏迷後家人召救護車,當時已沒有呼吸及脈搏,送到律敦治醫院後不治,他在3月12日快速測試呈陽性,本有柏金遜病及腦退化,沒有打針紀錄。劉表示,所有個案都會送到死因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