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中心Fitness First全線結業 遣散數百員工 業界憂更多倒閉
本港爆發新冠疫情以來,各行各業均受重創,其中健身中心屢遭次停業。有8間分店的連鎖健身中心Fitness First,昨(14日)向員工及教練公布,全線不會再開門,所有僱傭合約昨日終止。業界料,約三四百名僱員遭遣散,並稱現時是寒冬期,擔心會有更多健身中心倒閉。
消費者委員會表示,高度關注疫情對各行各業造成的打擊,正積極聯絡相關健身中心的負責人,了解其營業狀況,並促請有關公司盡快向消費者交代萬一結業的相關安排,例如受影響的顧客所剩餘的預繳款額、尚未使用的服務,以至如何處理預繳套票等,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今暫未接獲相關店舖之投訴個案。
▼3月15日 健身中心Fitness First結業▼
向員工發信感謝對公司付出
有Fitness First員工向《香港01》表示,該公司昨日(14日)已向所有全職及兼職員工發信,公布公司將結業、不會再重開,所有員工的合約會於即日終止。Fitness First在信中亦向員工致歉,感謝他們過往對公司的付出。
員工續透露,其中兼職員工的薪金已在上月上旬支付。Fitness First將會補發終止合約的正式信件。
▼曾有健身中心爆疫▼
業界料有三四百員工遭遣散
香港健體專業人員總會會長王曉山表示,近日有聽聞Fitness First會結業,據知該公司已遣散8間分店共約三四百名員工,但暫時未收到求助個案。王續指,Fitness First在香港營業20年,亦是國際品牌,相信因為在疫情下屢遇停業,現金流出問題才會結業,他又指不少健身中心均面臨類似情況,是「被政府拖累」。
停業一個月虧蝕三億 批政府扼殺健身業
王曉山續指,現時是業界寒冬,業界停業一個月,虧蝕額已高達三億元。他坦言,業界都很擔心會有更多健身中心倒閉,並稱現時的環境下,有二三百間的健身中心結業都不足為奇。連月來的停業,有不少業界要貼錢交租、甚至借錢繼續經營,他無奈表示:「我哋(業界)始終想自己生意繼續,其實見唔到將來,都係搏一搏。」
王亦質疑當局決定防疫措施的準則,不明白為何髮型鋪可以重開,但客人保持一定距離做運動的健身中心則不能重開,批評政府「扼殺業界」,希望疫情回落時,當局盡快讓他們復業。
▼ 疫情下的健身中心▼
健身中心資助計劃難支撐經營
民政事務局推出的健身中心資助計劃,分別為500平方米或以下、及5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中心提供10萬元及20萬元一筆過津貼。王曉山批評,津貼額太少,難支撐經營,他估計Fitness First每間鋪月租達六七十萬,相比之下,他形容:「政府嘅津貼完全係杯水車薪,唔湯唔水。」王亦提到,政府上一輪防疫抗疫基金提出給予健身中心的資助,不少健身中心到今日仍未收到。
申請資助資格僅要求申請時仍在營運
民政事務局在網上發布的指引,申請健身中心資助計劃的資格中,僅列明中心業務在遞交申請時仍在營運。以此推論,Fitness First在資助計劃其他輪數提交申請、並獲發的津貼,不會因為結業而要退還。
民政事務局回覆指,於第五輪及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健身中心資助計劃」的申請期內,已分別收到Fitness First 旗下多間分店的申請,獲批資助已於2月起陸續發放。根據申請指引,合資格的健身中心須於2022年1月7日前已開業營運,並根據關閉令在指定時間內關閉,以及該業務在遞交申請時仍在營運。局方指,如發現獲批申請人違反上述指引,會要求申請人全數歸還任何已發放的資助。
▼3月15日 第五波疫情的西貢▼
消委會:預繳式消費顧客為無抵押債權人
消委會高度關注Fitness First情況,提醒消費者預繳式消費存在一定的兌現風險,應盡量避免以預繳方式進行大額消費交易,以減低損失,因為一旦遇上商號結業或其他不可預計的情況,消費者作為無抵押債權人,有可能無法兌現已購買的產品或服務、取得賠償或退還預繳款額及按金。
該會指,一般情況下,商戶結業,其資產需先用以償還較優先債權人的債務,消費者只能以無抵押債權人的身份,在其他債權人,例如清盤公司僱員、政府、有抵押債權人等分得賠償後,如仍有餘額,才可得到賠償。該會表示,消費者可選擇設有退款機制之付款方式,例如信用卡,一旦商戶結業,可嘗試向信用卡發卡銀行申請退款,但要注意相關限制,例如是否以分期付款支付簽賬及申請退款期限等因素。
消委會強調,消費者選購任何預繳產品或服務套票前,須先考慮實際需要,留意退款及退貨服務的相關條款,才決定是否選購;而消費者與商戶訂立合約時,應要求詳列相關服務內容,避免口頭承諾,包括未能提供服務的取消條款、已繳及未付款項的安排等,同時妥善保存所有相關紀錄,例如報價單、合約或收據等重要資料,有助日後出現爭拗時提供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