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磡村地皮丟空15年終發展 區議員:無得再反對

大磡村地皮丟空15年終發展 區議員:無得再反對
撰文:黃雲娜
出版:更新:
丟空15年的大磡村,歷經本港多番變遷,最快今年動工發展公營房屋。(網上圖片)
丟空15年的大磡村,歷經本港多番變遷,最快今年動工發展公營房屋。(網上圖片)

位於九龍鑽石山與新蒲崗之間的大磡村,佔地逾7公頃,自50年代開始,成為安置難民的寮屋區,至90年代末,已經有超過7,000人居住,到1998年房屋署宣布清拆。2001年大磡村清拆完畢後,一直被空置。直到2012年末,規劃署向黃大仙區議會提交《鑽石山綜合發展區的初步發展建議》,大磡村再度成為公眾焦點。當時計劃分為私人住宅和資助房屋兩種方案,合共可提供過千個單位。但隨着社會對公營房屋需求熱切,有關建議備受爭議,至2013年規劃署再推出修訂方案。

大磡村地皮自01年清拆後,至今已丟空近15年,現時變成一塊荒地。(李澤彤攝)

在修訂方案下,整幅地皮將全部用來發展公營房屋,原定興建9幢居屋及3幢公共房屋,樓高35至46層,淨地積比達到7.29倍,預計可提供3,120個居屋單位和1,000個公屋單位。不過,當時當區區議員譚香文及附近居民極力反對有關方案,認為12幢樓宇會遮擋附近樓宇的景觀,造成屏風效應,又質疑當區亦未必有足夠設施配套可以應付新增人口。

方案其後修訂為只建7座樓宇,譚香文指,日後不會再反對行動,稱當年在區內孤軍作戰反對發展計劃,備受政治和民眾壓力,經過多番爭取,當局將原定的12座房屋減少至7座,居民已大致接受,「自己再說不,會被打」。

譚香文表示,暫時不會再反對大磡村的發展計劃,又謂自己備受壓力。(譚香文Facebook)

譚香文稱,過去兩年在區內積極關注發展計劃對區內居民的影響,備受不少壓力,「只有我一個人提反對意見,泛民都支持興建,建制更加幫政府,居民都罵我『黑心自私』」。她說,當局願意減少興建的樓宇棟數,又提交了多份環評報告,證明計劃不會造成屏風效應,居民都願意接受有關方案,自己也只好讓步,「總算是爭取了一些成果」。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