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0港人1人曾腦癇發作 惟因乏認知4成人拒伸援手 患者求職碰壁
腦電波出現異常,身體不受控制,突然倒地抽搐,可能是「腦癇症」徵狀。此種腦科病頗常見,推算全港約有7萬名患者,每20個人就有一個人在一生之中會有腦癇發作。
不過,港人對腦癇症認知匱乏,有患者由小到大遇到不少誤解,形容當時如發「一場惡夢」,更曾在見工時因準僱主怕她工作時會發病,未有聘用。
香港協癇會今年1月共收集315份公眾問卷及101份患者或其家屬代答問卷,發現大部份受訪公眾誤以為腦癇症很罕見,一半人誤以為「腦癇患者發作時,將物件放入其口中」是正確做法。另外,願意幫助腦癇發作患者的受訪者人數亦較20年前有所下跌。多個關注機構認為應加強公眾教育,並建議將腦癇症相關內容加入中小學課程。
半數受訪者誤以為「塞物品入口」是正確處理腦癇患者發作方法
國際腦癇局西太平洋區副主席熊德鳳指出,當腦癇患者發作,切忌將物件放入其口中,但調查顯示仍有半數的受訪者誤以為「塞物品入口」是正確處理方法,情況令人關注。
下周一(14日)是2022年國際腦癇日,香港今年以「你我都是二十分之一 : 認識腦癇 守望相助」為題。事實上,對腦癇發作處理知識匱乏,亦影響大眾救助患者意欲。在公眾問卷中,約4成受訪者表示不會幫助發作的患者,較在2002年同類研究中表示不會伸出援手的人增加約1倍,主因正是並無相關知識。比對患者或其家屬代答的問卷結果,逾半患者在公眾場合,均希望他人能施予援手。
香港腦癇基金會倡把腦癇症內容加入中小學課程
香港腦癇學會委員會成員關宗漢指,若遇上腦癇患者發作,應讓他躺下,當他抽搐過後,應將其轉身至復原臥式,並放置軟物在他頭下。香港腦癇基金會主席方頌恩建議,調查反映港人對腦癇的認知不多,需要進行基本公眾教育,包括將腦癇症相關內容加入中小學課程。
僅35%受訪患者有全職工作
該調查亦發現,只有35%受訪患者有全職工作,當中不乏有受訪者表示遭同事歧視或孤立、遇過求職失敗、被辭退等;另有近半人害怕出席朋友聚會。
32歲女患者求職如惡夢 僱主怕工作時發作拒聘用
今年32歲的鄺小姐,9歲時確診患上難治性腦癇症,當時就讀的學校,老師及同學不太認識這個病,產生過不少誤會及誤解,她形容當時猶如「一場惡夢」。在踏入社會後,她亦曾透過非牟利機構安排見工,曾有份工作已面試兩次,但僱主始終怕她工作時會發病,未有正式聘用。
香港協癇會主席趙康杰提到,很多腦癇症患者的工作能力無問題,但求職卻不容易,他認為僱主有很多憂慮,譬如擔心影響公司形象、帶來潛在危險等,加上部分患者需定期請假覆診,有些僱主不願意配合。他期望,僱主可為患腦癇症的僱員調整工作內容,如多做後勤、文職等,並盡量讓僱員如期覆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