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倡精簡城規程序 向郊野公園及綠化帶「開刀」建屋
本港土地房屋短缺問題持續多年,團结香港基金今日發表研究報告指,政府過去8年的《長遠房屋策略》,在12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上「走數」,若政府要在未來6年「追數」,2021至2025年的總供應量便要達到30萬伙。
報告建議政府精簡城市規劃程序、簡化修訂地契補地價和將新發展區拆細等加快建屋速度,至於在覓地建屋方面,則應增加港深邊境地區的地積比率,又指本港的郊野公園及「綠化地帶」佔全港土地面積67%,遠超英國首都倫敦和新加坡,促請政府重新審視有關用地的生態價值,將不合格的用地撥作建屋。
團结香港基金發表研究報告,指政府自2013年提出《長遠房屋策略》以來,每年的落成量均未能達標,至今已拖欠12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若政府要填補「缺口」,便要在2021至2025年的18萬伙落成量上,再增12萬伙,亦即總共需要30萬個單位。
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表示,要在短期內增加12萬個單位目標,須加快建屋速度、提升各政府部門的工作效能和加大建屋量,因此提出23項建議,包括拆牆鬆綁,縮減環境影響評估調查、同步開展各期數的詳細設計、收地及土地平整工作,並在填海工程期間,同步進行上蓋發展的城市規劃程序。
報告又建議,政府精簡城市規劃程序、簡化地契修訂,並應訂立修改地契申請的審批時限,並研究延伸「標準金額」補地價制度至所有新界農地。另外,建議又指應按面積和業權分布分拆「綜合發展區」用地,並加快市區重建區的重建步伐,包括減低強拍門檻、研究地積比率轉移、採取更具彈性的收購賠償等。
在公營房屋方面,報告建議,參考過往「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的做法,引入承建商一併負責公營房屋的設計和建造,提升發展效率。
▼特首林鄭月娥施政報告2021懶人包▼
指已失去生態功能 倡發展濕地緩衝區
至於香港土地短缺的問題上,政府認為,認增加港深邊境地區的地積比率,並應重新審視佔全港67%土地面積的郊野公園及「綠化地帶」等用地的生態價值,又指目前約 1,000 公頃的濕地緩衝區,部分已失去原有的生態功能,促請政府在平衡區内的保育時,亦要顧及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