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兩年|料Omicron未來如流感 孔繁毅:已經見到隧道尾有曙光

撰文:曾凱欣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期間,各醫療範疇的專家成為新聞之中熟悉的面孔。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並非第一次面對世紀疫症。回想起沙士爆發期間,整個社會氣氛緊張,醫院仿如死城,但偏偏作為醫生,他需要每日在病房接觸病人。沙士經驗令他醉心臨床研究,在新冠疫情初期已得知干擾素及蛋白酶抑制劑等藥物對新冠病情有很大幫助,及早用藥亦令病人康復進度更快、更佳。

雖然現時Omicron成為主流病毒,巴裔婦人觸發的社區傳播鏈迅速擴散。但孔繁毅表示,事例引證到病毒周期去到最後,病毒會傳播力高,但致命或重症比率低;未來新冠病毒有機會如流感,在冬季流行,市民或需要每年接種一劑流感疫苗及一劑新冠疫苗,而隨第二代疫苗面世,會更有效針對Omicron變種病毒。他鼓勵市民現階段要繼續堅守防疫措施:「我相信我哋堅持多一段時間,已經見到曙光,相信已走到疫情尾段,見到隧道尾,走出隧道。」

【抗疫兩周年系列報道之三】

延伸閱讀:抗疫兩年|外防輸入失守爆第五波 Omicron、Delta夾擊(一文回顧)

抗疫兩年|首發現不明個案屬空姐群 蕭傑恒堅守信念:望㩒住疫情

孔繁毅回想,2003年沙士爆發期間,當時整個社會氣氛緊張,醫院仿如死城一樣。(歐嘉樂攝)

孔繁毅回想沙士一役 醫院內如死城

2003年沙士爆發期間,全港市民人心惶惶,面對未知的疫病,醫護人員卻不能退縮。孔繁毅指,當時整個社會氣氛緊張,醫院仿如死城一樣,除了市民不敢到醫院探訪,連有長期病患的人士亦不敢到醫院求診或住院,生怕有機會在醫院感染沙士。

但偏偏作為醫生,孔繁毅需要每日在病房接觸病人,「雖然話係隔離病房,但其實只係普通病房,冇負氣壓或者雙重門」,加上當時防疫裝備不足,醫護人員僅靠配戴N95口罩,以及布製的可重用保護衣,令感染風險大增,「連眼罩、面罩都冇,入去病房時間長,起碼兩至三小時,每個病人都睇佢嘅臨床數據,做檢查、睇X光片」。

當時面對百年疫症,擔心確實少不免,除了在瑪麗醫院照顧確診病人,孔繁毅亦都曾經被派到聯合醫院,接觸百多位因淘大花園爆疫而染上沙士的病人。當時每位醫護人員背負著龐大的心理壓力,孔繁毅全賴多年來的信仰支撐,「會祈禱後先入去病房,每次都會好小心,檢查哂大家裝備著得好唔好,大家會監察對方。」

可以醫到沙士病人嘅藥好有限,就算病人病情轉差都只可以加類固醇,再差就轉去深切治療部插喉、用呼吸機,好多時失救死亡。幫唔到都好無奈,但真係可以做到嘅好少。
孔繁毅

孔繁毅說,由於當時公立醫院仍未有抗病毒藥物,加上沙士期間大家對冠狀病毒的認識有限,病人死亡率更高達一成;不少醫護亦不幸染疫,「已經做到最好,但仍然有很大限制」。

沙士之後,孔繁毅走上研究的道路,並早已有心理準備冠狀病毒隨時再襲港。(歐嘉樂攝)

沙士一役與新冠截然不同 早用藥助控制病情

沙士之後,孔繁毅走上研究的道路,並早已有心理準備冠狀病毒隨時再襲港。在新冠疫情初期,團隊早已得知干擾素及蛋白酶抑制劑等藥物對病情有很大幫助,及早用藥亦令病人康復進度更快更佳。

孔繁毅形容,今次疫情與沙士截然不同,經過沙士一役的教訓,本港應對新冠疫情是「全世界做得最好之一,喺感染控制、感染人數及治療、疫苗發展研究,香港都喺領導地位。」對比起沙士期間,現時公立醫院有足夠的負氣壓病房安置確診患者,醫護人員亦有足夠保護裝備,又可以透過系統翻查病人的病歷,隨之而然,醫護進入病房的時間縮短,風險亦相對較低。

多波疫情從未覺灰心 爭取本地清零時間陪伴家人

本港新冠疫情於2020年1月爆發,至今已維持兩年,亦正值第五波疫情。孔繁毅指,從未預計今次疫情會長時間大流行,「諗住一年到會完,隨住有疫苗面世,打完針好少症,最令人驚訝係同之前諗嘅唔同,有好多變異病毒株走出嚟」,其中Delta及Omicron變種病毒更令傳播性大增。

雖然一波又一波疫情,但他指自己從未感到氣餒,更笑言過去把握第四波至第五波疫情中間零本地確診的空檔,回復正常社交活動,到球場踢波,又爭取時間陪家人。

疫情初期身先士卒接觸患者 為醫護打下「定心針」

被問到兩年疫情以來最難忘的時刻,孔繁毅第一時間聯想起第一波疫情,醫院內不少醫護亦感到擔心,他於是身先士卒,親自入負氣壓病房為病人抽血及抽樣本,希望為醫護人員打下「定心針」。而疫情初期出現的「打邊爐群組」,亦令他有機會進行臨床藥物研究,目睹一個又一個確診者全數康復出院,「對於自己意義好重大」。

▼1月21日,逸葵樓實行為期5天的圍封檢測▼

+8

料未來新冠演變成流感 每年如流感須打針

雖然現時Omicron成為主流病毒,但孔繁毅表示,Omicron引起的病情較Delta輕,併發症及死亡率亦較低,相信隨部份人感染以及越多人接種第三劑疫苗後,可達至群體免疫;未來新冠病毒有機會如流感,在冬季流行,市民或需要每年接種一劑流感疫苗及一劑新冠疫苗,而隨第二代疫苗面世,會更有效針對Omicron變種病毒。

早前一名確診巴裔婦人一傳九,引發超級傳播鏈。孔繁毅認為,事例引證到病毒周期去到最後,病毒會傳播力高,但致命或重症比率低,「每一代整體破壞力越來越少,由下呼吸道到上呼吸道,症狀亦似流感,喉嚨痛、頭痛,一星期左右康復。」

抗疫兩年,多番禁晚市堂食、限聚令,令不少港人感到抗疫疲勞。孔繁毅就直指,「最重要唔好講疲勞,舉個例你會唔會戴安全帶,你唔會疲勞?你每日上車都會做,戴口罩都一樣。」

我相信我哋堅持多一段時間,已經見到曙光,相信已走到疫情尾段,見到隧道尾,走出隧道。
孔繁毅

他鼓勵市民現階段要繼續堅守防疫措施,原來在專業身分的背後,他亦如普通人一樣,希望疫情盡快過去,回復正常生活,毋須戴口罩,甚至可以出國旅行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