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跨政黨促加派 陳茂波稱應使則使:有反對聲音話作用有限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去年《財政預算案》推出電子消費券,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16日)在網誌透露,近月諮詢會有人建議繼續派發,亦有反對聲音認為涉及金額龐大,應將公共資源更具針對性地運用;有人希望「派糖」,亦有人認為退稅、退差餉等措施只惠及收入較高、擁有資產的一群,或許會做成另類不平均。
陳茂波指出,任何紓困措施一旦「力求精準」聚焦某群目標受眾,容易因「差異待遇」而引起反彈;相反,如果措施做到「普遍受惠」,卻也有機會被視為對弱勢群體的關懷不足。他認為,如果能在大家較接受的範圍內爭取較理想效果,需要更好的平衡、更好的解說,也需要大家的諒解。

(陳茂波網誌圖片)

陳茂波在文中表示,本港經濟受惠於出口表現強勁,本地疫情大致穩定受控,內需動力持續恢復,加上電子消費券發放令私人消費開支錄得可觀增長,私人投資亦顯著增長,令去年經濟增長可達6.4%,結束了之前兩年的衰退走勢,失業率亦持續回落至4.1%。

原預計赤字高達1,800億 幸賣地收入及印花稅收入勝預期緩壓力

在財政方面,在即將完結的2021-22財政年度,財政赤字原估計為1,016億元,若扣除發債、房屋儲備金及未來基金投資回報的回撥等因素,赤字更高達1,800億元。不過,受惠於經濟穩步復蘇,加上市場對樓市前景偏向正面,賣地收入及發展商補地價的金額遠高於預期,而樓市及股市交投暢旺亦令物業及股票印花稅收入比預期理想,這些收入大幅度緩和今年度的赤字壓力。

陳茂波:保留一定財政實力 確保金融穩定

他指出,持續反覆的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對整體經濟、社會和民生帶來了磨人意志的壓力,要全力做好防疫控疫工作,也力求善用公共資源,在疫情下為市民紓困、為中小企提供支持;但面對外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有必要繼續恪守審慎理財、應使則使的原則,並且保留一定財政實力,以確保金融穩定,並應付已知和未知的情況和需要。

面對著外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有必要繼續恪守審慎理財、應使則使原則,並保留一定財政實力,以確保我們的金融穩定,並應付已知和未知的情況和需要。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陳茂波將於下月23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資料圖片 / 梁鵬威攝)

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達致「政策可行、資源跟上」

下月23日將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陳茂波以去年推出的電子消費券為例,初步統計計劃開展以來,四家電子支付工具營運商合共新增約470萬個個人帳戶,以及約9.6萬個商業帳戶,電子支付交易量亦顯著上升。雖然有人建議繼續派發電子消費券,但也有人認為疫情下大家減少外出消費,令消費券作用有限。他指,會將提議帶回相關的政策局考慮和審視,冀能達致「政策可行、資源跟上」。

不少朋友建議下一份財政預算案繼續派發電子消費券,但也同時存在反對聲音,認為涉及金額龐大,應該將公共資源更具針對性地運用;也有人認為疫情下大家減少外出消費,令消費券作用有限。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紓困「力求精準」易生「差異待遇」 普遍受惠又會被指對弱勢關懷不足

他強調,任何紓困措施一旦「力求精準」聚焦某群目標受眾,容易因「差異待遇」而引起反彈;相反,如果措施做到「普遍受惠」,卻也有機會被視為對弱勢群體的關懷不足。

陳茂波又呼籲,市民必須合力,全面配合防疫控疫的工作,力求達致動態清零目標,創造恢復與內地通關的有利條件,才能在安全環境下,讓經濟有最大程度的恢復,也讓市民生活與出行免受疫情的干擾。

▼2021年10.1消費券第二期派發 新城市廣場有不少市民消費▼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