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收緊貨機機師檢疫等於物價急升? 還看一項關鍵數據

撰文:黃偉倫 陳淑霞
出版:更新:

Omicron變種病種流入社區,本港爆發第五波疫情,而源頭正因為豁免檢疫機組人員,分別因為同住家人受感染不自知而在社區散播、又或有人違規走入社區出席聚會或堂食。
政府事後「亡羊補牢」收緊措施,貨機人員由最初外地返港免檢疫,逐步「加監」至需要隔離7日,國泰其後「出招」指貨運大受影響,一度停飛貨機一星期,並宣告貨運力大跌五成。
特首林鄭月娥周三(12日)表示,空運業運載力下降會影響全港市民,直言各類商品價格上升,食肆重開後都「無貨可買」。
有業界人士向《香港01》表示,香港機場的出口量,遠較入口量為大,防疫政策對進口貨物的影響,不可能現階段已概括而論,而且作為航運中心,海外貨物仍有方法轉機抵港,「即刻去講影響好大、或者影響唔大,就唔係好負責任嘅。」
事實上,只要翻閱香港的空運數據,不難發現國泰貨運力下降,不一定只能說「危」而沒有「轉機」,而這項數據正是國泰的載貨量。

+3

因Omicron變種病毒在全球蔓延,國泰去年底本來已要求豁免檢疫的抵港機組人員,回港後仍要家居隔離,惟其後因應接連有豁免檢疫的國泰機組人員在回港家居隔離時違規外出,又或在海外無遵守閉環式管理,終在12月底引發第五波疫情。

港府隨即要收緊貨機機組人員免檢疫安排,最先要求在檢疫酒店住3日,之後再增至7日。在新措施下,國泰即時停止貨運7日作應對,即使重啟貨運時,亦公告運載力只有疫情前兩成。

林鄭:大家就嚟見到啲嘢會好貴,或者有啲嘢買唔到

在新措施生效後,林鄭月娥於立法會回應議員質問時表示,因應國泰貨運力下跌,政府已收緊空運措施,警告影響將陸續浮現,首當其衝是新鮮貨物、電子產品及藥品供應,「大家就嚟見到啲嘢會好貴,或者有啲嘢買唔到。」

林鄭昨日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期間談到貨運問題。(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去年11月國泰載貨量佔本港空運約三成

翻查資料,在2021年11月,香港機場的貨物處理量一共為43.4萬公噸,當中入口為13.4萬公噸,出口則為30萬公噸。至於國泰的載運貨物量,該月達135,350公噸,即佔整體貨運量約31.2%。

2014 年、2016 年及 2018 年按主要裝貨地區劃分的抵港空運貨物(香港統計處)

另外,根據統計處於2020年公布的「空運貨物統計」,抵港空運貨物中,佔最大多數的是亞洲,2018年佔64.3%,其次為歐洲及北美洲,分別為13.9%及12%。

從事空運物流業的香港運輸物流學會副會長徐翰恩表示,其實本港進口貨運方面一向較為穩定,假如檢疫措施再收緊,雖會構成一定影響,但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客機禁來港 鮮活貨品來港途徑減

他舉例指,現時澳洲、英國等地到港貨品影響較大,因沒有客機可來港,換言之部份裝載於客機貨艙內貨物未能來港,只能依靠貨機,令整體貨運運載力下調,當中前者主要運送農產品及海鮮。

貨運亦可選擇「轉機」送貨到港

不過徐翰恩亦指,其實貨物可以透過轉機送貨到港,例如由英國送到新加坡,再以新加坡航空抵港,並非不可行,只是班次可能減少,運貨量亦自然要下調。他又指,貨運價格的影響主要視乎需求及供應量,美國即使不能以客機來港,但有大量貨機可以抵港,假如香港的需求未有急增,美國能提供足夠供應,價錢其實不會大變。

徐翰恩強調,暫時未見有大影響,需觀乎未來的供求,直言:「𠵱家去睇嗰樣嘢,即刻去講影響好大,或者唔大,就唔係好負責任嘅」。

國泰最大優勢是直航 業界:沒有不能取代的服務

徐翰恩認為,國泰最大的優勢是直航,但沒有不能取代的服務。他表示,國泰過往的措施不俗,其他航空亦會借鏡,奈何個別機組人員違規,估計國泰日後將會有新措施改善,以遊說政府再放寬檢疫措施。

中大航空策研究中心高級顧問羅祥國預視,港府收緊空運政策,短期內將為貨運業界造成混亂,實際影響需時觀望;至於影響有多大、牽連有多廣,則不易評估,「要政府同國泰先至知。」

部份價格上升或由消費者承擔

羅又指,國泰今次有機組人員違反防疫規例實屬個別事件,評價政策時宜持平客觀,不應一竹篙打沉一船人,「唔係由第一日已經有人唔守規矩。」

貨運物流業協會主席劉浩然則指,相信收緊措施後將令物流成本價增加3至4成,受影響貨物包括肉類、海鮮、生果及電子零件等,亦料會轉嫁至消費者。他又認為,其他航空公司長途客機或包機已爆滿,補充本港貨運相當有限度。

劉續指,今次有機組人員不守紀律致傳播是毋容置疑,但Omicron傳播力較高,社會亦應面對現實,「就算點樣做到滴水不漏,都會有漏網之魚。」他形容當務之急是盡快亡羊補牢,至於何時可回復正常,則仍抱觀望態度,相信待第五波疫情受控後,始有望放寬。

消息人士:數據已揭示毋須過度放大國泰影響力

有航空界消息人士表示,根據過去一段時間的機組人員檢疫安排,只要在抵港後不打算進入本港社區,其實海外抵港的機組人員只須在機場酒店房內進行自我隔離,直至下一班執勤航班,就可以繼續工作,毋須跟足檢疫14至21日的規例,前提是他們根本不會走入社區,在港是「閉環式」處理。

不過,港府過去一直准許「駐本港機組人員」抵港時豁免檢疫,而這些駐港人員其實是指國泰或港航的香港機組人員,他們由香港出發執勤,只要在海外是閉環式管理,不會離開當地的指定酒店接觸社區,然後回港時不會執勤、不會接觸乘客,來港在機場完成「檢測待行」並結果呈陰性後,便可「直入社區」並按指定日子持續檢測,其實等同「自由人」,直至去年底國泰收緊措施,要求所有豁免檢疫員工回家後要「自我家居隔離」,才成為另一個故事。

該航空界人士亦指,國泰如果在機組人員要檢疫的前提下,維持之前的航班數量,唯一做法是「打孖上」,即由兩組機組人員同時出發,出發時一組人負責運作,另一組人一直休息,回港後負責運作的機組人員入境檢疫,而一直休息的機組人員「接力」繼續出發去下一個目的地,依此類推才能維持運載力。

不過,國泰正因只剩這個辦法,結果未能維持運載力,而且亦與疫情有關,「前年因為疫情收入大跌,國泰港龍合併時炒咗幾千人,就係為咗令開支唔會太大,𠵱家叫佢哋用咁多人去運作貨機,係做唔到。如果叫佢哋請多啲人,國泰亦一定唔肯,因為正正需要裁員止血,收入大跌仲點可能請咁多人?」

不過,該名人士亦指,其實本港貨運數據已揭示,國泰雖然是佔約三成運載力,看似獨大,但另一個角度看亦不需要過度放大其影響力,因為其餘七成貨量是由其他航空公司承擔:「全世界貨運無停過,其他航空公司只要係貨機,都係繼續可以嚟香港,只要佢哋機組人員唔需要入社區,就無檢疫14至21日嘅壓力,將國泰部份運載力卸去其他公司,唔敢話可以接到100%,但要接到部份單嚟做絕對可以,大家都係想做多啲生意,尤其全球客運都未復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