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城大研究:社交接觸程度若無減 第五波疫情致逾300萬人中招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香港城巿大學(城大)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數學模型評估本港在大部分巿民已接種疫苗的情況下,Omicron帶來的潛在風險。
研究發現,若市民社交接觸程度一直維持在過去兩星期,即包括聖誕及元旦假期的水平,由Omicron引起的第五波疫情將有超過300萬人受感染,及超過17萬人得重症;但若市民社交接觸程度減少到疫情以來的最低點,可大大減得第五波疫情傳播風險,屆時會有大約1,100人受感染,其中大約50人得重症。
團隊根據現時用於估算社交接觸的蘋果步行移動指標及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的社區網上調查,香港巿民於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1月5日期間的社區流動程度已重回疫情前的水平,巿民每天平均接觸34位人士。
研究利用年齡分層數學模型及移動指標估算日常社交接觸 ,結合多個因素,包括不同年齡人士感染新冠病毒的容易程度、 香港提供的兩款疫苗各自的有效性、市民在疫情期間的社區流動程度,以及市民在疫情前的社區接觸數據,模擬在不同干預措施下,第五波疫情一旦社區爆發可能導致的感染人數。
▼1.5衞生署到DIVA陸田園餐廳小廚調查▼
團隊以數個假設為基礎作研究,包括假設全港已有約65%人口接種至少一劑疫苗、接種兩劑科興及復必泰疫苗的有效保護感染比率分別為50%及70%、抗體隨時間下降及 Omicron重症率為Delta的一半等,並以市民日常社交接觸作為估算。
若市民社交接觸維持過去水平 第五波疫情可有超過300萬人受感染
第一個情況是,若市民社交接觸程度一直維持在過去兩星期,包括聖誕及元旦假期的水平,由Omicron引起的第五波疫情將有超過300萬人受感染,及超過17萬人得重症。
另一情況是由昨日(7日)起生效的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可令市民社交接觸程度較過去兩星期的水平減少25%,即每天平均接觸的人數由34人降至14人,第五波疫情會有大約25萬人受感染,及大約1.5萬人得重症;若社交接觸水平可減少40%,即每天平均接觸的人數降至11,第五波疫情會有大約1.25萬人受感染,及大約700人得重症。
▼1月6日早上維園做運動市民▼
▼1月6日康文署工人用圍網圍封各項設施。▼
若社交接觸程度減疫情以來最低點 感染人數可減至1,100人
最後,如市民社交接觸程度減少到疫情以來的最低點,即減少55%至2020年7至8月的第三波期間水平,每天平均接觸的人數降至8,第五波疫情會有大約1,100人受感染,其中大約50人得重症。
團隊建議,政府要繼續觀察未來兩星期社區傳播鏈是否已截斷,以探討是否需要進一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把「現時社交水平」降至疫情以來的最低點;亦祇加大對高風險群組,包括安老院舍長者、免疫力較弱人士等,推廣疫苗接種及解決「疫苗猶豫」的力度,及擴大接種群組,如降低接種年齡,從而推高整體人口接種比例,並鼓勵市民接種第三針疫苗,增加社區抗體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