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打素醫院推「換骹掂」App 涵蓋手術須知、地圖找區內復康設施
位於新界東醫院聯網的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於今年5月推出「換骹掂」流動應用程式,為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提供術前及術後一站式資訊,包括涵蓋術前術後須知、術後運動影片教學、關節保養教學、常見問題等。用家亦可透過復康地圖功能,尋找區內復康運動設施,亦可以自行透過功能記錄自己的康復進度。
用家之一、60歲的陳先生指,在手術前,物理治療師教導他一系列的術前及術後運動,不過由於運動有很多種,加上每個動作要維持的時間長度不一,容易感到混淆。但自從下載應用程式後,可以「跟住(影片)做」,例如抬腿、單腳平衡等的動作。
「換骹掂」流動應用程式於今年5月正式推出,市民可透過醫管局官方應用程式「HA Go」內,下戴「換骹掂」,再按指示輸入個人資料,以啟用「換骹掂」應用程式。
以往複診時間有限 難短時間解答病人疑難
開發團隊成員之一、矯型及創傷(骨)外科副顧問醫生余敬行指,對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而言,除手術外,病人在術前術後的教育及護理亦同樣重要。以往醫院會為病人提供一系列小冊子及需知,但不少做換骹手術的病人亦較為年長,難以消化海量的文字資訊,加上醫院的病人量多,每次的複診時間有限,醫生難以在短時間解答病人一系列問題。
用家可以Google map尋找鄰近復康設施
團隊於是構思將一系列的資訊濃縮成流動應用程式,方便病人隨時隨地翻閱。一級物理治療師麥卓恒在介紹時指,由於不少病人在家中沒有設備進行復康運動,但單靠醫院為病人在術後提供、每周約一至兩次的物理治療並不足夠。於是團隊花近500小時的時間,走訪整個大埔標記在社區內各種復康設施,用家可以透過Google map功能,尋找自己鄰近的復康設施。另外,應用程式內涵蓋一系列術前術後須知、術後運動影片教學、關節保養教學、常見問題等。
余醫生指,應用程式另一大功能是可以讓病人記錄康復進度及手術日期、種類和關節型號;病人可以自行在每日記錄痛痛楚程度、步行耐力等,掌握自己的關節狀況,醫生在複診時亦可以更方便見到病人的進度,加快診治時間。他指,應用程式推行至11月,全港已有603次下載量,在醫院269位完成關節置換的病人中,有逾八成人已有使用應用程式,不少更是60歲或以上的長者。
復康運動多易感到混淆 陳生:現在可跟影片做
用家之一、60歲的陳先生,在今年11月中完成關節置換手術。他指,關節痛已經困擾他跟7至8年,但一直沒有真正了解原因,「以為係風濕」,直到約4年前,到那打素醫院進行檢查,醫生指他的關節已退化,需要排期做手術。在手術前,物理治療師教導他一系列的術前及術後運動,好讓他在手術前鍛鍊肌肉加快日後復康過程。不過,陳先生笑言,由於運動有很多種,加上每個動作要維持的時間長度不一,容易感到混淆。但自下載應用程式後,可以「跟住(影片)做」,例如抬腿、單腳平衡等的動作。
團隊計劃於2022年上旬,將應用程式推出至威爾斯親王醫院及北區醫院,未來期望可推廣至全港的公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