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立場新聞|傘運主場變立場 反修例直播人氣增 鄧炳強點名批評

撰文:陶嘉心
出版:更新:

《立場新聞》至少六名現任或前任董事及高層,被以涉嫌「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拘捕,辦公室同被搜證,是繼搜查壹傳媒與《蘋果日報》辦公室後,再有媒體被警方國安處高調大規模搜查。《立場新聞》今日下午4時左右宣布停止運作,並即時遺散數十名員工。
成立於2014年的《立場》,在反修例運動期間長時間直播及旁述最為人熟悉,《蘋果》倒下後,多次遭官方公開批評,其中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月初點名譴責《立場》多番作出偏頗、誤導、妖魔化執法部門的報道,警告「任何人或組織,無論用咩去包裝,用媒體包裝又好,用非政府組織包裝又好,只要想違法、想危害國家安全,我哋一定會搵證據,證明你係犯法」,疑為是次拘捕行動舖路。

▼12月29日 200警力搜《立場》辦公室▼

+4

近年處於政治風眼的《立場新聞》,前身為《主場新聞》,由蔡東豪、梁文道、劉細良及宋漢生在2012年共同創辦,明確支持民主派,包括每年一度的七一大遊行及「佔中行動」。

但是,《主場》僅營運兩年,2014年突然宣布結束運作。當時創辦人之一蔡東豪解釋,源於收支未能達到平衡,對商業前景不感樂觀;又指當時的香港「政治鬥爭氣氛令人極度不安,多為民主派人士,被跟蹤、被抹黑、被翻舊帳,一股白色恐怖氛圍在社會彌漫」。

14年7月《主場》停運 不足半年借《立場》重生

同年,蔡東豪聯同資深媒體人鐘沛權和余家輝,另起爐灶成立《立場新聞》,董事會名單還有吳靄儀、方敏生、何韻詩、練乙錚、周達智等,並發表聲明指「《主場新聞》非正常死亡,我們責無旁貸……過去數月,我們痛定思痛,思考如何重新站起來,《立場新聞》就是答案。」

三名發起人當時通過信託安排長期持有《立場》股權,發起人沒有轉讓公司股份的能力,以確保《立場》不受任何個人控制。

《主場新聞》僅營運兩年,2014年突然宣布結束運作。

反修例運動人氣增 多次遭警方針對

在反修例運動期間,《立場》人氣大增,至今Facebook專頁粉絲約131萬人,亦不時被警方及撐警人士針對。其中《立場》前記者何桂藍兩次直播報道,包括2019年7月1日直播立法會留守的「死士」撤退過程,以及7月21日在元朗西鐵站一群白衣人手持武器無差別毆打市民,她直播期間同被毆打在地,最為人熟悉。

其後《立場》副採訪主任陳朗昇在警方例行記者會上,參與貼有「查」、「警」、「暴」、「止」、「警」、「謊」單字的頭盔,抗議採訪被噴胡椒噴劑次數大增。及後在示威現場,陳朗昇又被便衣警員故意在直播鏡頭前展示其身份證長達約40秒等。

曾下架評論、停收贊助 董事總編輯相繼辭職

警方非首次到訪《立場》辦公室,今年1月曾上門要求時任總編輯鍾沛權簽收一份法庭「交出文件令」,協助警方調查一宗涉嫌違反國安法的案件。

其後在今年中《蘋果》停刊後3日,《立場》發公告交代一系列保障員工、作者及支持者的措施,包括將今年6月前刊出的博客文章、轉載文章和讀者投稿等評論文章,全部暫時下架;與入職半年以上的員工終止僱傭合約,結清年資補償,並簽新約重新聘用;停止接受新會員捐款,以免公司資金被凍結;母公司6名董事余家輝、周達智、吳靄儀、何韻詩、方敏生及練乙錚辭去董事職務,其餘兩名董事蔡東豪及鍾沛權留任。

當時絕大部份員工留職。直至今年11月7日,《蘋果》前副社長陳沛敏丈夫鍾沛權,在其個人Facebook 發文表示,因家庭原因,已於11月1日起辭任總編輯一職,並由副總編輯林紹桐署任。

警方及懲教署多次批評《立場》報道偏頗

《蘋果》倒閉後,《立場》多次被政府部門公開批評。11月13日,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郭嘉銓去信《立場新聞》總編輯,指「畢業生憶徒步前行護校 哀山城人文精神消逝」內容不盡不實,令讀者誤以為警方針對學生,煸動仇警情緒,亦美化暴徒在中大的違法行為,對此表示強烈不滿。

不足10日,懲教署出稿譴責《立場》大潭峽懲教所智慧監獄的專題報道,借免遣返聲請人士的「無理指控」,連日來借機「大肆炒作」,「抹黑及妖魔化」懲教署「智慧監獄」的管理模式。本月初鄧炳強再主動點名批評《立場》智慧監獄的報導「偏頗」、「誤導」及「妖魔化」;又指《立場》並非第一次「作出偏頗、誤導的報導」。他重提11月《立場》有關中大衝突的報道與事實不符,強調「警方當時只是守衞住(中大)二號橋,不給人掟汽油彈騷擾吐露港公路,警方從來無入過去(中大)」。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點名批評《立場》多番作出偏頗、誤導、妖魔化執法部門的報道。(資料圖片 / 廖雁雄攝)

鄧炳強警告,任何人或組織「無論用什麼去包裝......只要想違法、想危害國家安全,我們(警方)一定會找證據,證明你是犯法。任何犯了法的人,我們都會搵證據。今日找不夠,明日找;明日找不夠,後日找。」被問及是否針對《立場》尋找證明已犯法的證據,他稱「個別案件我就唔講」,指該段警告並非給予特定某人,而是所有組織或個人。

《立場》編輯部同日回應指「我們堅持報道真相。傳媒的責任是監察權力,並呈現社會各界持份者的意見,包括弱勢社群聲音。我們深信,唯有充分的言論及新聞自由,讓多元的觀點互相交流交鋒,方有助社會進步,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