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護專訪|五成投考者體能「肥佬」 副院長:裝備如6包8公斤米重

撰文:孔繁栩 鄭秋玲
出版:更新:

救護員肩負救急扶危,拯救生命的天職,消防處每年都有招募救護職系,惟近年投考人數回落,2021/22年度暫錄得3192人申請,較兩年前下跌五成,而獲取錄人數亦只有125人,減少四成,處方預計2022/23年度招聘194名救護員。

消防及救護學院副院長(救護訓練)梁國禮接受《香港01》專訪時指出,近半考生在體能測試「肥佬」,尤其「兩下」引體上升考核為「重災區」,但處方不能因此降低體能要求,因救護員每接一轉「Call」,都要背負至少6包8公斤米重量的器材上樓,若然要跑唐樓及運送病人,所需的體能更高,他呼籲投考者要做足體能鍛練,並參考消防處網頁的投考小貼士。

延伸閱讀:救護專訪|車種大曬冷 引入兒科急救尺 「流動手術室」爭分奪秒

救護專訪|疫情下率先接觸患者 救護員憂連累家人 長睡救護站

消防及救護學院副院長(救護訓練)梁國禮指出,救護員須面對很多突發情況,對體能要求較為嚴格。(歐嘉樂攝)

根據消防處提供數字,2021/22年度截至11月,共有3192人投考救護主任及救護員,合共取錄了125人,投考及取錄數字較2019/20年度分別下跌約50%及減少42%;救護主任近3年獲取錄人數不足1%,救護員則維持一成以內。

引體上升、俯後撑及掌上壓表現不理想

救護職系取錄數字持續偏低,與投考人士體能「肥佬」有關,過去三次招募,消防處共收到4,283份申請,其中2,272人應考「體能測試及模擬工作測驗」,當中不足一半過關,及格率僅46%,最多考生在單槓項目的「引體上升」、「俯後撑」及「掌上壓」表現不理想。

+7

常處理突發事件 須嚴格體能要求

救護員須面對很多突發情況,對體能要求較為嚴格,梁國禮指出,「縱使考消防員要做3下引體上升,救護員都要做到兩下,但很多投考者都未必做到」, 以日常工作為例,通常由3名人員負責一宗求助,「一齊上樓,要背負兩個大背囊、一個除顫監護儀,加再一些氧氣儀器,還有抬床、輪椅,各樣加起來,大約應該會有六包八公斤的米重量,未計病人,如果還要計一些同事要去唐樓處理傷病者,付出的體力就會更加之犀利。」他呼籲考生投考前做足體能鍛練,亦可在消防處網頁參考消防處招募組製作的投考小貼士短片。

救護屬於其中一支紀律部隊,受嚴格紀律約束,與崇尚自由的觀念有出入,而且受訓時要自己洗熨衣服,對個別年輕人來說可能是考驗。
消防及救護學院副院長(救護訓練)梁國禮

梁國禮:受訓期洗熨衣服對年輕人或是考驗

救護工作不單止要分秒必爭,亦富挑戰性,梁國禮認為,擔任救護員要具備溝通技巧和同理心,「作為一個救護員,要懂得同病人溝通,要了解病人的需要,這些是我們想找的目標」;人員要不怕艱辛,勇於接受挑戰,亦要有高度紀律團體精神和使命感,「救護屬於其中一支紀律部隊,受嚴格紀律約束,與崇尚自由的觀念有出入,而且受訓時要自己洗熨衣服,對個別年輕人來說可能是考驗。」

五款已轉用螢光黃色車身的救護車種,(歐嘉樂攝)

從昏迷婦氣道夾出牛丸救回一命

消防處預計2022/23年度招聘194名救護員,梁國禮以個人經歷寄語,有志加入的年輕人要有使命感,成功救回生命是工作的動力。他憶述在多年前,曾接報一名女士因牛丸卡在氣道半昏迷,他到場後見到對方面部發紫,他立即用推腹法將半粒牛丸推出,再用「曲柄鉗」把它夾出來,「還記得將她送上救護車時,已經可以說話,她吐了一口氣說『舒服了』,這一句話令我記着至今,能夠幫助到人滿足感很大,有機會拯救生命,是很大鼓舞。」

消防處表示,為應乎公眾對醫療服務要求不斷提升,醫療訓練課程時數已由原定的21周增至22周,消防及救護學院另正檢討輔助醫療課程,期望能於明第二季納入《資歷名冊》,並獲頒資歷架構第四級別,相當於副學士學位及高級文憑程度。

▼輔助醫療裝備車▼

▼流動傷者治療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