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姊弟尋母「麥蘭」 失散一甲子盼聚首吃菠蘿包:佢以前只食啲碎
「冬大過年」,十多天後的冬至,原本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已過六旬的范喜蓮和范慶國,仍在茫茫人海中,希望在凜冽北風中尋回失散已60年的母親「麥蘭」。
范喜蓮仍依稀自己6歲時與母親相處的時光,以及媽媽對三名子女的疼愛,「好細個媽媽買菠蘿包比我哋食,好錫我哋,睇住我哋食都好開心,自己都唔捨得食 ,淨係食啲碎」。雖然姊弟試過不少方法,仍未能尋找生母的下落,但亦從未氣餒,最期望團聚後,再有機會與媽媽分享一口寄載人生百味的菠蘿包。
現年66歲的范慶國憶起,小時候一家五口居於荔枝角青山道一帶的福華村,雖然平房區現已清拆,但他仍記得,當時的住所在現址香港工業中心附近。他指,母親麥蘭在他約3歲時離家,當時姐姐范喜蓮亦年僅6歲,妹妹則「手抱咁大」。
父親早有元配 或成母親離家出走導火線
范慶國說,小時候一直以為因為家庭經濟環境差,父母經常爭吵,是母親離家的原因之一。但他長大後,因為一次協助父親回信到鄉下,方得知父親早年在家鄉惠州已與另一名女子結婚,並有兩名兒子;於是估計親母因為揭發父親另有家室,成為她離家的觸發點。
回想與母相處時光哽咽
母親離家後,范先生的爸爸身兼母職,又申請元配來港協助照顧他們三姊弟妹。然而,三人對母親的思念之情,從未因年月流逝退減,「如果佢(媽媽)返嚟我會話『媽,我好掛住你』。」每每憶起與母的相處,姐姐范喜蓮亦不禁哽咽。
當時只有6歲的范喜蓮,仍依稀記得小時候與母親相處的時光,以及媽媽對三人的疼愛,「好細個媽媽買菠蘿包比我哋食,好錫我哋,睇住我哋食都好開心,自己都唔捨得食 ,淨係食啲碎。」
當時一家五口家境清貧,爸爸在搪瓷工廠工作,媽媽是家庭主婦,閒時會在樓下為街坊燙衫,賺取外快買菜,更不忘買菠蘿包與三姊弟妹分享。范喜蓮又記得,媽媽每逢新年都會買新衣服給他們,「媽媽話過年得一日,就算好慳都會買比我哋。」
未懂事當下不意識母親一去不返
他們推算,母親大約於1958年離家,因為當時年紀輕尚未懂事,范喜蓮雖然目睹媽媽收拾衣服,卻不知道當時媽媽是準備離家:「好突然,見佢(媽媽)執嘢以為佢執嘢去洗衫,唔意識佢會走,以為佢會返嚟。」直到家中無人煮飯,三人才開始思疑為何媽媽沒有回家。
母親離家後,亦曾到他們的新居探訪,更買齊巴士玩具、衣服和食物。不過,爸爸得知母親到來後,隨即緊抱三姊弟妹,彷彿生怕母親會帶走三人。自始,他們再沒有見過媽媽。
試盡方法仍未找到下落
三姊弟妹多年來從未敢向爸爸提問親母的事,范喜蓮形容,爸爸對子女較嚴厲,「唔敢問,一問錯嘢好惡好驚。」直到近年,弟弟范慶國留意到不少尋親成功的例子,於是放膽一試,尋求紅十字會的幫助。
兩姊弟過去已試過不少方法,仍未能尋拎生母的下落,例如到出生的醫院欲查詢生母的身分證資料,卻因私隱理由被拒;又試過到婚姻註冊署查詢父母婚姻紀錄,卻發現兩人並無正式註冊結婚;他們亦找不到媽媽的死亡紀錄;只透過舊書信紀錄,得知媽媽的鄉下於廣東省新興縣。
雖然多年來一直未有消息,但三人從未氣餒,亦從未怪罪媽媽當年離家,繼續盡方法尋找母親的下落。范喜蓮表示,每逢新年,亦會憶起一家人吃飯團聚的時光,回憶起媽媽的餸菜,亦倍感思念。弟弟范慶國亦指,「想錫佢兩啖話比佢聽掛住佢」,三人希望團聚後,再有機會與媽媽分享一口寄載思念的菠蘿包。
紅十字會尋親服務聯絡:
熱線:2507 7135 / 電郵:tracing@redcross.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