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專訪|黃錦星否認野豬捕殺令與警員受傷有關 稱醞釀一段時間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上周二(9日)一名男輔警於北角遭野豬咬傷,漁護署事隔3天後宣布,會定期捕捉在市區出沒的野豬,及將野豬人道毀滅,周三晚(17日)漁護署更於香港仔深灣道首次採取行動,捕殺7隻野豬。政府做法引起社會爭議,有意見更質疑當局因警員受傷,才出現政策「急轉彎」。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日接受《香港01》訪問時否認相關質疑,他指,過往「捕捉及避孕/搬遷計劃」成效不理想,今年野豬傷人數字達10多宗,「政府近半年都就呢啲數字有擔心,為社會大眾安全覺得需要加強,其實(新措施)都醞釀一段時間。」

+2

漁護署在2017年起推出野豬捕捉及避孕/搬遷計劃恆常化,並透過處理清理食物的殘渣、加強執法等措施處理野豬滋擾問題。不過至近日突然一改以往方針,公布會將在市區出沒的野豬捕捉及人道毀滅。

黃錦星在專訪中,被問到政策轉捩點是否與上周有警員受傷有關。黃錦星思考片刻才回答說,今年野豬傷人數字比數年前增加10倍,政府「就點樣照顧市民、大眾安全已醞釀多時。」

黃錦星︰捕捉及避孕計劃成效「唔達致理想」

黃錦星解釋,近三年受傷人士涵蓋老、中、青,「唔同年紀都有人受傷害」,而且野豬有帶病菌風險,包括有人畜共通疾病,「太接近市區或者會傳播疾病,影響到市民大眾嘅安全。」他又強調,過去曾就野豬問題嘗試不同方法,而捕捉及避孕計劃成效「唔達致理想」,故政府近半年思考加強處理有關問題。

愛護動物協會︰野生動物管理應先採取非致命性方式

愛護動物協會回應強調,在任何情況下,野生動物管理都應先採取非致命性方式。要有效管理野生動物必需多管齊下,包括教育市民大眾,禁止餵飼野生動物,妥善管理垃圾,減少繁殖數量等等,盡量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干預。愛協又指,野生動物是香港自然生態的一份子,人類應該尊重其生存空間。

環境局及漁護署6月曾稱 預期野豬滋擾個案未來數年逐漸減少

翻查資料,環境局及漁護署在今年6月曾向立法會交代野豬管理計劃情況,文件中指,一些慣常於繁忙市區或公眾地方出沒,特別是被搬遷至偏遠郊野後仍經常重返市區的野豬,由於已習慣在人群中活動及覓食,該些野豬可能會對市民及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構成潛在風險。該署當時又指,正進行評估,研究是否有需要修訂指引,將野豬納入人道處理的類別。

該署稱,2017年起接受避孕疫苗及絕育手術的野豬數目分別為191及158隻。不過文件中表明,透過不同措施已解決或暫時解決約60%的野豬滋擾黑點的問題,由於部分措施,例如避孕疫苗「於中長期階段會逐步顯現其成效」,部門預期野豬的滋擾個案在未來數年逐漸減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