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環評研究闖關未有人工島位置詳情 擬建過海隧道接港島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政府於2018年提出「明日大嶼」計劃,近日提交環評研究概要申請,初步工程項目曝光。當局為明日大嶼環評「斬件上馬」,今輪提交的環評簡介文件,分為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交椅洲人工島發展、以及香港島至大嶼山東北連接路三份。
根據文件資料,工程將於交椅洲人工島及香港島、竹篙灣、大嶼山東北之間,興建一條由公路及過海隧道組成的連接路等。根據圖片,連接港島西的過海隧道出口,將接近現時林士街天橋一帶,假如工程成事,將會成為連接港島的第四條行車過海隧道。
簡介文件又提到,交椅洲人工島發展暫定的填海範圍約為1,000公頃,但文件尚未提供人工島具體位置,文件的附圖只劃出研究填海的暫定大概範圍,稱不會佔用海域內的現有島嶼。文件又指,由於交椅洲東岸有一艘已發現的沉船殘骸,需做海洋考古調查。施工期間或對具保育價值的動植物構成影響,包括海鳃在內的珊瑚羣落、馬蹄蟹、白腹海鵰等。

+2

土木工程拓展署提交三份環評研究概要申請,分別為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交椅洲人工島發展、香港島—大嶼山東北連接路。交椅洲人工島發展暫定的填海範圍約為1,000公頃,預料日後可供40萬至70萬人居住,項目落成後可提供約20萬個就業機會,首批居民有望2033/2034年開始入住。

文件透露,人工島及香港島之間建5公里長的海底沉管隧道,圖片顯示將連接現時林士街天橋一帶。另外,人工島與竹篙灣之間亦會建4公里長的海上高架橋、陸上高架橋和道路,根據圖片會與竹篙灣公路接駁;此外,人工島與大嶼山東北之間,亦會建長約5公里的海上高架橋、陸上高架橋和地底隧道,但未知具體接駁範圍,該處現時為山路。

交椅洲東岸曾發現沉船殘骸需作海洋考古調查

填海工程將分階段施工,視乎進一步勘測結果。簡介文件指出,因應人工島填海工程闢出的施工通道闊度約7米,包括鄰近現有幻想道及竹篙灣檢疫中心的地面路段,長度約為2.5公里;以及連接竹篙灣和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區的海上高架路段。文件指,施工通道只允許建築車輛使用,屆時會有部份道路封閉。

工程影響方面,施工期間可能對具保育價值的動植物造成影響,例如海鳃在內的珊瑚羣落、馬蹄蟹、海洋哺乳動物、鮑氏雙足蜥及白腹海鵰。另外,之前交椅洲東岸曾發現沉船殘骸,由於填海工程可能造成海牀直接喪失或滋擾,因此會作海洋考古調查,確定受影響考古方面的潛在價值。

對於是次環評研究未有交代人工島位置、詳細面積、形狀。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對此感譁然,形容前所未見,認為政府根本未做足準備,便倉卒提交環評文件諮詢。她續指,過往同類的大型填海工程項目,都會提供更多詳情,甚至填海後島上的規劃資料都會齊備,惟現時基本資料欠奉,難以分析工程對環境的實際影響。她批評,當局在欠缺具體資料下,就為工程項目的環評闖關,其實未能達到諮詢用意,強調會反對「明日大嶼」,相信有其他更好方案。

公眾可由即日起至11月25日,就該三份環評研究提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