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網購騙案頻現 事主入數後即被封鎖 民主黨︰10月達50宗
疫情下網購更為普遍,然而網上騙案仍屢見不鮮。民主黨今年10月接獲最少50宗求助,不少個案事主以轉數快、Payme等方式付款後,最終無法收到貨物。騙徒收錢後失去聯絡,甚至封鎖事主帳戶,損失金額合共達4萬至5萬元。
民主黨消費者權益政策發言人袁海文表示,今年10月接獲最少50宗求助,全部事主透過Facebook專頁購物後被詐騙,損失金額由200元至2,600元不等,總損失額達4至5萬元。其中涉及一個名為「Food Tribe」專頁的相關求助更達20宗,涉款14,176元。
袁海文表示,不少個案事主透過轉數快、Payme等方式付款,買家一般會承諾以郵寄方式將貨物寄給事主,但一經付款,事主最終無法收到貨物,騙徒更加失去聯絡,甚至封鎖事主帳戶。
大折扣招徠 事主抱嘗試心態網購卻受騙
苦主S小姐於9月24日,在一個名為「Shopping fun」的Facebook專頁,以250元購入榴槤。惟經Payme入數後,翌日查問寄貨詳情時,即被該專頁封鎖。S小姐說,過去不時會網購,但從未遇過類似情況,平時亦較多到有公信力的網站網購,但今次見到專頁「多廣告吸引,又係咁彈出嚟,見半價抱住試吓嘅心態」,豈料就墮入騙局。她於是透過網上方式向警方報案,但未有警員聯絡她錄取口供。
其後S小姐加入Facebook苦主群組,發現不少買家亦懷疑被騙。她形容騙徒手法猖狂,但不少人因為嫌麻煩沒有報案。她直言,「俾人呃唔可恥,最可恥係咩都唔做」,鼓勵苦主要站出來報案。
苦主葉先生︰警方以金額太少為由建議放棄追究
苦主葉先生亦有相同情況,他於2019年在Facebook群組徵收遊戲軟件,騙徒以個人身份聯絡他,他最後用支付寶向賣家過數,但一入帳即被封鎖,「打電話又冇人聽,意識到被騙」,損失約800元。他曾經嘗試與支付平台聯絡,惟對方著他報警處理。但警員向他錄取口供後,以金額太少等理由,建議他放棄追究,改作備案處理。葉先生無奈說,「打定輸數」相信無辦法追討損失金額。
民主黨︰Facebook無措施保障買家
袁海文指出,今次求助個案只是冰山一角,促請警方加強打擊網購騙案,主動審視不同平台專頁有否行騙風險。他又批評,Facebook現時無措施保障買家,即使檢舉部份詐騙專頁亦未見處理,做法不理想,認為其應該加強處理檢舉騙案的效率。
另外,他又建議政府修訂《商品說明條例》,參考海外如英國、加拿大、歐盟的做法,強制商戶必須披露足夠及可識別的資訊,包括公司名稱、商業登記號碼、地址等資料,逼使賣家「現真身」,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香港01》就事件向相關facebook專頁查詢,正等候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