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載作品顯才能 港大推共融求職配對平台 為殘疾人士創更多可能

撰文:黃詠榆
出版:更新:

搵工難,殘疾人士搵工更難。為推動傷健共融職場,免殘疾人士才華被埋沒,在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下,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聯同多間社福機構,推出共融計劃,設立綜合式求職配對平台。研究中心總監林維峯表示,單靠傳統方法為殘疾人士求職有機會出現錯配情況,工作機會與性質亦受局限,期望透過定位如「人才庫」的配對平台,整合多方面資訊,讓殘疾人士創造更多可能性,拓展「斜棟」就業空間。

港大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總監林維峯認為,如支援僅集中於社會機構,情況不理想,(黃寶瑩攝)

延伸閱讀:唐氏綜合症女患者愛跳舞創作 任半職助理 工作兼顧藝術發展

關心殘疾人士的人很多 支援卻集中社福機構提供

林維峯說,社會上關心殘疾人士的人很多,但支援集中由社福機構提供,情況不理想:「需要一個好強平台,有唔同社會人士、社會資源,一同去參與、去諗計。」他稱,一般社福機構計劃如同經紀或中介人,將僱主與求職者聯繫,惟模式有所不足:「有啲人會覺得智障人士,做簡易點摺毛巾嘅工作,講到好似無其他可能性。」事實上,殘疾人士就如普通人一樣,只要有機會,就有無限可能性,林說:「你要佢朝九晚五摺毛巾,但可能佢有專注力不足(ADHD)頂唔順,所以就會有個錯配。」

有啲人會覺得智障人士,做簡易點摺毛巾嘅工作,講到好似無其他可能性。你要佢朝九晚五摺毛巾,但可能佢專注力不足頂唔順,就會有錯配。
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總監林維峯
他期望,平台可以連結不同資源、人才,推動共融,形容為「人才庫」。(黃寶瑩攝)

全港首個專為殘病人士配對工作平台周六正式登場

中心現聯同四間社機構,包括CareER、協康會、香港耀能協會及聖雅各福群會,以協作模式,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推動「賽馬會共融.知行計劃」,計劃由去年12月開展,為期三年,包括本周六(6日)正式推出全港首個專為殘病人士配對工作的一站式平台,提供求職配對。

有如「人才庫」連結不同資源 線下教寫CV及面試技巧

林維峯期望,平台可以連結不同資源、人才,有如「人才庫」般推動共融,配合不同線下活動,如進校為殘疾人士安排生涯規劃、教導撰寫履歷、面試技巧。他認為,殘疾人士上班的意義,不僅是工作,更是呈現一種共融生活:「貢獻社會的同時,亦係一個有尊嚴的生活。」

殘疾人士返工意義不僅是工作,更是呈現一種共融生活,佢哋貢獻社會的同時,亦係有一個有尊嚴的生活。
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總監林維峯
林介紹,平台上提供的工種可有更大彈性,如兼職、特定服務,如上門洗車,希望透過Slash(斜棟)的文化,提供更多工作機會。(黃寶瑩攝)

求職者可上載作品集 立體呈現個人才能與特質

林介紹,平台上提供的工種可有更大彈性,包括兼職及特定服務,如上門洗車,希望在Slash(斜棟族)就業文化成新趨勢下,為殘病人士提供更多工作機會。另外,透過網站,求職者亦可設計個人化履歷,如可選擇缺損程度、上載作品集等,更立體地呈現個人才能、特質。

調查:逾三分二受訪者不介意與殘障或智障人士一起工作

另外,港大一項訪問了二千多名市民,以了解求職狀況、政策及法例等配套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份受訪者認為促進社會共融需要各個界別,包括政府、社會、非政府機構、商界等共同努力,逾三分二受訪者不介意與肢體殘障人士、有特殊學習障礙人士或智障人士一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