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速建社區治療中心 自創貨櫃型組裝合成隔離病房 疫下創紀錄
沙士一疫令香港人對防範傳染病散播的意識大增,但今次新冠肺炎疫症令本港醫療系統面對更大挑戰,醫院內感染控制更是抗疫關鍵一仗。儘管筆者具多年興建隔離病房經驗,但今次疫情下亦經歷不少第一次,如以改變通風方法,首次與團隊僅花一星期分別極速建成設在亞博館內兩個場館、總共近千張隔離病床的社區治療中心,更成功憑創新研發,興建本港首間貨櫃型組裝合成的高規格隔離病房。
現在回想,每一次臨危受命都是見識、知識及膽色的測試及體驗,但眼見設施落成後能惠及一眾患者,個人承受再大壓力亦值得。
撰文:資深工程師及上任工程師學會會長源栢樑
上文提到沙士時,筆者以抽風機改建隔離病房及沙士後建成可變身隔離設施,但17年後醫院工程水平要求更高。去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大量海外留學生等人士回港,本港隔離設施需求料在短時間急增。
經歷沙士教訓,下意識已有居安思危的想法,所以筆者早已著手研究改裝病房,除了參考過去做法,亦考慮到可能要在更多不同醫院病房密集地改建,故認為改建時應加裝設有高效能粒子過濾器的抽風機,確保空氣潔淨後才排出室外,以免影響鄰近醫院樓層。
兩個多星期完成改裝約400張二線隔離病床
不過,疫情下難以購入此類廠製裝置,筆者打算從本地冷氣系統承辦商入手,想出將冷氣系統的橫向風喉改作垂直機身,再在喉管加裝高效能粒子過濾器及抽氣扇,終「研發」出可用於隔離病房兼有空氣過濾的抽風系統機組原型,有工程師及生產商更加以改良及量產。筆者以此帶領工程團隊在兩個多星期內完成改裝約400張二線隔離病床,供適用於康復出院前的病人使用,以便騰出高規格隔離病房予個別確診留學生等作治療使用。
隨著感染數字激增,單靠改建病房已無法應付需求。筆者去年7月再接到另一燙手山芋,需於亞博館興建數百張隔離病床供病徵輕微的患者使用,但工程須在一星期內完工。當時筆者最傷腦筋是如何處理換氣量,因該處「樓底」高,若要將十多層高空間的空氣全抽走,要用上超巨型抽風機,實際上根本不可行,在僅有的兩晚時間思考,終決定以世衛更新的指引去演譯及計算抽風換氣量,又檢視場館的通風設計,最後毋須抽走大量空氣的情況下,透過變動調整現有通風系統,確保場館內的通風達到所需安全要求。
亞博館一周變身做社區治療中心
記得首次到達亞博館了解時,現場連觀眾台都未拆卸,一星期後已變身成數以百張隔離病床的社區治療中心。速度之快、病床數目之多算是史無前例,回想建造過程中承受不能出錯的壓力、和團隊們背負著趕工完成的重責,不禁捏一把汗,但慶幸設施能及時完成惠及病患者,也算為社會出一分力,作為工程師,獲得的滿足實在難以言喻,亦是筆者人生一次從未遇到過的重大挑戰,同年10月因抗疫獲得行政長官頒發社區服務獎狀,亦是意外驚喜。
除了改建醫院設施,筆者在疫情初期亦曾構思利用貨櫃型式興建隔離病房,設計圖早於去年2月完成。為求將意念變成事實,曾嘗試申請抗疫基金,但需時不果,最終在工程業界同行以物資及動員支持下,花個多月建成本港首個由貨櫃型式建造、由組裝合成法完成的高規格隔離病房,被借用到亞博館作緊急時使用,之後移師九龍灣零碳天地展出。它亦是筆者在疫情下的另一突破,其實只要不放棄,只要相信就可看見,任何夢想亦有成真的可能。
《01醫務所》與資深工程師源栢樑合作,逢周一推出專欄「源途有你」,分享工程與醫療的大小事。
源栢樑一直以推動工程界專業發展為己任,亦剛剛卸任工程師學會會長一職。數十年專業路途,著實值得回憶,亦深信後來者或可從中領會工程專業要點所在。源途有你,就讓大家一起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