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骨折︱醫生:手肘骨折病人簽名難「揮灑自如」 料三周才復原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18日)晚上在禮賓府跌倒,經醫生檢查後證實右手手肘輕微骨折,留院一晚後,於今天(19日)早上離開瑪麗醫院。
骨科專科醫生表示,一般僅留醫一晚的骨折病人,都屬輕微手肘骨裂,沒有移位,只需使用「保守療法」,以支架或手掛等固定手臂,待其自然癒合,毋須做手術。而這類病人於首兩、三周的復原最為關鍵,例如需每周接受一次X光檢查,了解骨頭有無移位。
但手肘骨折的病人要執筆、簽名等都會有難度,「一定無咁揮灑自如」,料與刷牙、洗臉等動作一樣,要待兩、三周後才能做得好;若要用以上肢發力的動作,則估計需待八至十周後。

骨科專科醫生熊兆麟表示,一般手肘骨折病人要執筆、簽名等都會有難度。 (受訪者提供)

骨科專科醫生熊兆麟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人有兩條前臂骨,分別是橈骨和尺骨,而手臂骨就是肱骨,「手肘骨折」可以涉及前臂骨的近端或手臂骨的遠端,目前難以判斷特首手肘骨折是涉及哪一部份。

輕微手肘骨裂一般毋須手術可用保守療法

熊兆麟稱,一般僅留醫一晚、戴著手掛離院的骨折病人,都屬輕微手肘骨裂,沒有「走位」,毋須做手術,只需使用「保守療法」,以石膏、支架或手掛等固定手臂,避免「走位」,待其自然癒合。不過,倘醫院無法即時安排病人做手術,而病人無開放性傷口,亦可安排在一周後再入院做手術。因此難以確定特首的骨折是否必然不涉移位或手術。

林鄭月娥今天傍晚在社交平台facebook發文指,自己右手手肘骨有部份「崩」了。(林鄭facebook圖片)

受傷後首兩、三周需「保住啲骨」多休息

一般不涉移位的手肘骨折病人在首兩、三周都需「保住啲骨」,多休息,待骨頭慢慢長好,並防止移位,熊兆麟指出,亦需定期覆診,例如每周照一次X光,了解復原進度,如果骨頭「有返咁上下實淨」,便可減少「外固定」的規格,例如使用一個較簡單的支架,或不需用手掛。大概兩、三周後,便可開始針對骹位軟組織做復康治療,包括伸展運動、強化關節,以啞鈴、拉力帶等訓練。

八至十周後才可以做「粗重嘢」

手肘骨折病人要執筆、簽名等都會有難度,熊兆麟直言:「個痛、㾓、攰嘅程度,真係可能簽唔返嗰啲佢要簽文件、簽支票嗰種簽名,一定無咁揮灑自如」,而刷牙、梳洗等亦非易事,「例如刷一次牙要休息兩三次,中間容易無力」。他估計,這類病人需在兩、三周後才能應付到日常起居生活,包括扭毛巾、揸筷子、刷牙、洗臉、寫字、簽名。而若要用上肢發力、做「粗重嘢」,則需待八至十周。

熊兆麟表示,手肘輕微骨折的病人,如果定期覆診和做物理治療,日後出現後遺症的機會很微,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但曾經骨折的人士都應接受檢查,了解自己有無骨質疏鬆的問題。他稱,骨折有多種成因,除了運動、工業意外和交通意外引起的創傷外,主要都由骨質疏鬆引致,不過亦有部份人的骨頭有腫瘤性問題,或者小時候發育問題,令骨頭變型,這些人都易斷骨,但這些情況都不常見。

特首林鄭月娥今天傍晚在社交平台facebook發文指,自己右手手肘骨有部份「崩」了,於是馬上打石膏固定,讓它自然癒合,相信要兩、三星期復原。她又坦言,目前最大的難題是穿衣和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