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十字會:兩成半人料港災難風險達高水平 七成半家庭沒「備災」

撰文:黃詠榆
出版:更新:

為了解香港市民對災難風險的認知,香港紅十字會分別於2018年及2021年,進行「公眾災難應對能力調查」,並於今日(15日)發布今年的調查結果。調查顯示,近兩成半受訪者認為,未來五年香港整體災難風險水平,屬於高水平,較2018年的調查增加,惟有逾七成家庭仍未有「備災」行動。紅十字會建議,市民應預早準備「逃生包」,以應付不時之需。

紅十字會今日(15日)發佈公眾災難應對能力調查結果。(黃詠榆攝)

調查於7月15日至7月31日進行,以街頭訪問形式,訪問了1,200人,受訪者年齡介乎13至65歲。結果發現,24.7%受訪者認為,未來五年香港整體災難風險水平,屬於高水平,與2018年的調查相比,上升了14.8個百分點。

至於應對災難信心方面,100分為滿分中,今年受訪者的得分54.33,較2018年受訪者的48.36,得分上升了一成多。不過,僅得24.3%受訪者家庭,有為災難或緊急情況做好準備,即有逾七成家庭仍未有「備災」行動。

調查亦顯示,公眾參與應急演習、訓練課程比率下跌,機構估計與疫情下,不同機構、學校因應疫情,減少培訓活動有關。

紅十字會建議緊急逃生時,所需帶備的物資。(黃詠榆攝)

逃生包含3日份量物資已足夠

香港紅十字會策劃及服務發展主管余凱詩稱,市民緊急逃生時,最常提及會帶走的物品包括電話、鎖匙、身份證明文件、金錢和水等,但同樣重要的手電筒、藥物等,則不多受訪者提及,又指調查顯示僅四成受訪者會預先準備「逃生包」。

香港紅十字會副行政總裁林傳芃建議,市民在個人方面,家中應準備好「逃生包」,並與計劃制定應急、逃生路線。社會層面而言,她呼籲市民多主動關心身邊的人,如行動不便人士、獨居長者,發揮社區網絡的影響力。

近日連接有颱風襲港,市面出現搶購潮。林提醒,市民可以家庭經驗、所需準備物資,以香港的環境,逃生包內有3日份量的物資已足夠。

香港紅十字會策劃及服務發展主管余凱詩(左)、香港紅十字會副行政總裁林傳芃(右)。(黃詠榆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