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環諮會憂精簡環評失嚴謹準則 黃錦星:係做Smart啲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審視城市規劃、環境影響評估及其他法定要求,精簡發展流程。環境諮詢委員會今日(11日)討論相關議題,不少委員擔憂如精簡環評報告程序,是「為壓縮而壓縮,犧牲一直以來嚴謹準則」。亦有委員強調,環評報告中生態調查時間長,是因要觀察周期,「唔希望覺得係阻住地球轉」。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回應指,精簡發展流程是希望「做得Smart啲、有智慧啲」,而檢視環評制度的目標是更有效率,以及增加有效性。另外,被問到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發展會否大幅增加本港碳排放,黃認為新發展區內可更容易整合交通及樓宇減碳,「係一個好好嘅機遇。」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回應指,精簡發展流程是希望「做得Smart啲、有智慧啲」。(資料圖片)

委員憂「為壓縮而壓縮」

黃錦星今日就《施政報告》中環境局的政策,到環諮會作簡報。不少委員關注精簡發展流程,包括環評報告程序。委員馬昀祺認為環評制度實施多年有不少須改善,但原意是在發展過程中保護環境,「當發展愈多愈快,環評就應該更加嚴謹,咁先做到成效,而唔係精簡佢。」

委員會主席黃遠輝亦直指社會有不少擔心,「用壓縮字眼不免令人擔心,係為壓縮而壓縮,會犧牲一直以來嚴謹準則。」委員會副主席譚鳳儀就強調,環評報告中生態調查時間長,是因要觀察周期,「唔希望覺得係阻住地球轉,其實係做緊應該做嘅嘢」。

有委員擔心「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大型發展在建設及營運期間亦會產生大量碳排放。(資料圖片)

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回應指,檢討環評制度目標是要「增加效率」,他解釋以往製作報告過程需時,「10至24個月淨係製作報告,整個環評起碼3年。」他稱目前部門之間溝通、解說亦用很多時間。另外,檢討亦希望可增加有效性,並以生態調查為例,評核過程不清楚,故計劃加入清晰標準。

會議上,亦有委員擔心「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大型發展在建設及營運期間亦會產生大量碳排放,「會唔會擔心抵銷晒局方其他減碳工作?2050年碳中和目標會唔會太樂觀?」謝展寰回應指,相關發展區會計算入本港每年碳排放量,強調「一定會諗辦法同發展局用低碳發展。」

▼2021年《施政報告》發展新界北▼

+25

黃錦星強調,「要住、要民生、要經濟,都唔會動搖碳中和目標」。他認為本港碳排和主要是在營運階段中產生,而新發展區比比舊區更容易整合交通及樓宇等方面減碳措施,「係一個好好嘅機遇」。至於社區參與方面,黃指下月將推行大規模廚餘屋苑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