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虐兒案按年激增近七成 21歲男涉與13歲少女非法性交被捕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本港虐兒個案急劇上升。警務處最新數據顯示,無論兒童性侵犯、身體傷害案件,都較去年同期急增約7成,有部份個案相信受疫情影響。
警方表示,性侵犯個案包括非禮及非法性交,例如早前有一名13歲女童在網上認識了一名21歲男子,數天後女童離家出走,之後發現女童一直居於該名男子家中,期間曾發生性行為,最終男子因非法性交罪被捕。
為提升保護兒童的意識,警務處今日(9日)舉行「童行‧同心」保護兒童計劃開幕典禮,並宣布今月至11月在全港舉辦相關活動,包括推出應用程式等。

警方今年1至8月共錄得780宗虐兒個案,較去年同期上升近7成。(廖雁雄攝)

警方今年1至8月共錄得780宗虐兒個案,較去年同期上升近7成。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表示,本港虐待兒童個案大幅上升,情況令人關注。

刑事支援科警司胡妙儀表示,當中案件可分為兩大類,包括侵害兒童性罪行(簡稱性侵犯)及侵害兒童人身罪行(簡稱身體傷害)。

性侵犯增近七成 非禮比例最多

胡妙儀表示,今年首8個月的性侵犯案件達377宗,較去年同期的233宗大增約近7成,當中以非禮佔六成比例最多,高達231宗,更有逾三成案件發生在公眾地方,而受害人受到陌生人非禮。

胡妙儀相信,情況與疫情放緩及開學有關,增加了他們外出的機會。

刑事支援科警司胡妙儀表示,逾三成的非禮案件發生在公眾地方,疑犯更是陌生人。(廖雁雄攝)

疫情依賴網上平台結友 促勿單獨見面

排第二位的則是非法性交,達到91宗。胡妙儀表示,有三成案件的受害者及侵犯者都是透過網上遊戲、交友軟件等認識。她舉例,一名13歲女童在網上遊戲認識了一名21歲男子,然後發展成情侶關係。數天後女童離家出走,母親報警求助後,警方發現女童一直居於該男子的家中,期間曾發生性行為,最後男子被捕。

胡妙儀解釋,自疫情後,不少兒童及青少年依賴網上平台結識新朋友。她提醒,網上平台難以真正了解網友身份,故不要單獨與他們見面,必須對素未謀面的網友保持警惕,亦不要回應色情或含性意味的對話。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馮浩堅說,有父親疑因失業壓力「爆煲」,掌摑8歲小童。(廖雁雄攝)

7成半的施虐者是父母

至於涉及身體傷害的案件,今件首8個月亦達403宗,較去年同期上升7成,當中超過7成半的施虐者是受害兒童的父母,其餘則包括親戚朋友、學校同學等。

胡妙儀舉例,今年8月發生曾一宗案件,一對父母與八歲女兒居住在劏房內,但父母出現感情問題,案發時二人互相攻擊,過程中父親情緒激動,更向女童施襲,後來鄰居報警求助。

心理學家:家長因面對失業壓力 見兒子扭計即情緒爆發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馮浩堅亦指,過去曾接觸一宗個案,一名8歲小童因「扭計」而被父親掌摑,學校發現後報警處理。母親後來形容,丈夫一直是「好好先生」,一直對兒子疼錫有加,但他當時正面對失業壓力,疑因兒子「扭計」而情緒爆發。

胡妙儀說,父母基於子女的行為、學業等問題,以體罰方式管教,甚至因與伴侶出現感情問題,在爭拗時不幸禍及子女。雖然一般父母未必有心傷害子女,但往往因不能控制情緒,最終透過暴力方式處理問題。她又指,整體個案傷勢較輕微,包括出現瘀傷、疼痛等,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表示,本港虐待兒童個案大幅上升,情況令人關注。(廖雁雄攝)

將推出應用程式提供保護兒童資訊

為提升保護兒童的意識,警務署宣布今日將開展為期7星期的保護兒童計劃,包括舉辦填色及口號創作比賽等。

警務處亦會推出「一站式網絡應用程式」,以提供有關保護兒童的資訊。同時會舉辦「保護兒童研討會」,邀請教育工作者、兒科醫生、心理學家等就預防虐待兒童工作交流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