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1|康健中心轉介病人欠治療 醫療集團倡公私營協作
公立醫院輪候長、睇病難,本屆政府施政主打基層醫療,旨在減輕公營體系負擔,設立地區康健中心更是重頭戲,首間已開幕兩年的中心位於葵青。有醫療集團提到網絡醫生目前只能為病人診斷,患者要跟進治療好可能會回到醫院管理局,「一發現到佢有糖尿病又番返去政府到,咁咪做唔到公私營協作,亦都唔能夠減輕公營醫療壓力」,倡議地區康健中心推廣公私營協作計劃,讓網絡醫生在診斷後可直接為病人治療。
現屆政府會設立七個地區康健中心,之後會推廣到另外11區。首間「示範單位」座落葵青區,可為當區或工作的市民免費做風險評估,有患糖尿病或高血壓風險的市民會獲轉介至網絡醫生以助診斷。
倡基層醫療「錢跟病人走」概念
卓健醫療在葵青區有八位西醫是網絡醫生,佔網絡醫生名單約14至15%,執行醫務總監周一提到,醫生會為高風險者抽血等檢驗,以了解他們有無高血壓或糖尿病,之後病人就會返回地區康健中心。他表示,患者確診後會留在中心接受營養師等服務,但要藥物治療則好大可能要回到公立醫院求診,「一發現到佢有糖尿病又返去政府到,咁咪做唔到公私營協作亦都唔能夠減輕公營醫療壓力」,他建議「錢跟病人走,咁佢咪繼續喺私營嗰到,繼續去攞佢嘅服務覆診同埋睇病。」
他認為營運模式可參考醫管局的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
.醫管局會邀請至少12個月前開始接受治理的病人
.每名病人每年可享有10至12次資助診症額
.病人可選擇參加計劃的醫生
14個月接獲300人次診斷轉介
被問到作為醫療集團提倡公私營協作會否有利益衝突,周一表示地區康健中心可負責審批個案是否適合到網絡醫生就醫,能夠把關;病人不一定會選擇起初為他診斷的網絡醫生;診斷病人亦有客觀標準,例如糖尿病會以糖化血色素(HbA1c)水平作診斷,無法胡亂招攬病人。去年六月至今年八月,卓健網絡醫生接獲葵青地區健康中心300人次轉介。
記者曾向葵青地區健康中心查詢轉介到網絡醫生的數字,以及病人診斷後需轉介到醫管局繼續跟進人數,中心回覆指,未能提供相關數字。
地區組織倡設立社區藥房
關注葵青康健中心民間連線成員黎俊健建議,地區康健中心可設立社區藥房,「有足夠培訓嘅藥劑師,可以監察病人病情,有轉變可以隨時轉介睇醫生,無轉變就配藥,幾十蚊已經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