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教學獎|科大教授憑母鼓勵發憤讀書 冀以教育改變他人人生

撰文:曾凱欣
出版:更新: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今日(28日)公布本年度「教資會傑出教學獎」得獎名單。其中一名得獎者是印尼藉的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助理教授Rhea Patricia LIEM,因為兒時父親患病影響家庭收入的經驗,啟發她認為教育可以改獎人生,令她萌生投身教育想法。
疫情下航空業受挫,但她指,業內仍然有不少機會,不少企業亦把握時間改善運作策略及乘客體驗,因此鼓勵同學放遠眼光於航空間的輔助工種,例如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自2011年起舉辦年度「教資會傑出教學獎」,以嘉許教資會界別中教學表現卓越的教師。

「教資會傑出教學獎」獎項包括一般教學人員組別、新晉教學人員組別以及隊伍組別,得獎者或組別可獲50萬元獎金作提升教與學活動質素之用。(教資會提供)

「教資會傑出教學獎」獎金明年加碼至75萬元

獎項包括一般教學人員組別、新晉教學人員組別以及隊伍組別,得獎者或組別可獲50萬元獎金,作提升教與學活動質素及鼓勵其卓越成就之用。教資會亦宣佈,明年會將獎金提高至75萬,以表揚得獎者的成就,並為他們提供更多資源。

香港大學文學院人文學院藝術學系副教授官綺雲,致力培養有意發展藝術事業的學生,助他們了解藝術世界的運作及歷史。(盧翊銘攝)

大學生跳出課堂認識藝術史 官綺雲:香港文化重要一環

香港大學文學院人文學院藝術學系副教授官綺雲,為一般教學人員組別的得獎者,她致力培養有意發展藝術事業的學生,助他們了解藝術世界的運作及歷史。其中包括每年為學生舉行至少一次的專題工作坊,透過小組討論等方式由專家教授相關知識,又安排學生就香港藝術史課題進行小組研究,以及邀請國際學者分享相關經驗,帶學生「跳出課堂」,了解藝術史。

官綺雲認為,學生在就業上不再單是考慮收入,不少學生因應興趣選擇從事藝術歷史工作;學習藝術歷史有助學生明白藝術在社會的角色,培養學生基礎研究及批判性思考的技巧。她又認為,藝術是一門抽象的概念,亦是香港文化中重要的一環。

不少聲音批評香港學生創意力不足,官就認為,此說法低估了香港的學生,直言不少學生有創意,但需要有人指導。至於如何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她指,方法就是讓他們去接觸藝術,自然會對藝術有更大的興趣,「(我)相信藝術本身的力量,藝術可以改變一個人嘅思維。」

新晉教學人員組別得獎者,為印尼藉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助理教授Rhea Patricia LIEM。(盧翊銘攝)

兒時經歷讓她相信教育可以改變他人人生 致力投身教育界

新晉教學人員組別得獎者,為印尼藉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助理教授Rhea Patricia LIEM,她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修讀機械及生產工程學,並於麻省理工學院分別取得設計和優化計算、以及航空航天兩個理學士碩士學位,更於多倫多大學取得航空航天工程學博士學位。其後於2015年加入科大,成為科大航空航天工程課程首批招募的教授之一。

作為工程界的女性,過程好不容易。她透露,高中畢業時因為父親患病,曾令她一度考慮放棄升學,但全靠母親鼓勵,令她更發憤讀書,領取獎學金攻讀學位。她續指,經歷令她相信,教育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亦可以改變其他人的人生,於是萌生投身教育的想法。不少人都認為男性在數學或科學的學課上比女性更為優勝,LIEM教授就慶幸兒時就讀女子學校,成長環境沒有這種標籤,又認為最重要是能夠證明自己的能力。

帶領學生為年幼學童開發STEM教材

LIEM透過發展全新帶學分的體驗學習課程,包括由學生主導為年幼學童開發低成本的科學示範套件或STEM體驗教材,協助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她又強調與學生的平等性,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可以有發言權,讓他們充分參與在課堂中。雖然因為疫情令航空業面對挑戰,但她指,業內仍然有不少機會,不少企業亦把握時間改善運作策略及乘客體驗,鼓勵同學放遠眼光於航空間的輔助工種,例如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

團隊辦工作坊 助師生培養正向思維

隊伍組別則由聯校心理健康推廣計劃「師生同行—共建豐盛人生」團隊獲得。負責計劃的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工作文學士課程主任郭黎玉晶表示,團隊為大專院校教學人員及職員發展主任開辦正向教育證書課程,並為為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的學生舉辦八場網上正向教育工作坊,提升學生疫情後下的抗逆力。除了工作坊,團隊亦都舉辦訓練營等活動,培養學生正向思維。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工作文學士課程主任郭黎玉晶表示,團隊為大專院校教學人員及職員發展主任開辦正向教育證書課程。(盧翊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