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師學會指發展郊野公園邊陲非必要 修改城規程序難加速建屋
新一份《施政報告》下周出爐,有外界推測港府擬向「綠地」開刀,除了於濕地緩衝區建屋,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建屋亦可能「死灰復燃」。規劃師學會今(28日)向港府提交施政報告建議,明言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絕非必要」,形容這是「最後一着」,又促請當局規管單位面積下限,以防「納米樓」繼續湧現。
至於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日前表示,會研究精簡城規程序,規劃師學會形容,現有的城規程序已「有彈性、有效和透明」,除非當局放棄全面的規劃制度和公眾參與,否則難以大幅縮短發展時間。
規劃師學會今日向政府提交施政報告建議書,涵蓋五大要點,當中在加快增闢土地和基建方面,明言不支持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學會認為,郊野公園偏僻、樹木茂盛,並具有生態和康樂價值,犧牲有關綠化區並非必要,形容此舉是「最後一着」(a last resort)。
至於如何解短土地不足問題,學會建議政府應規管住宅單位的面積下限,以確保住屋質素和遏止「納米樓」繼續在市場湧現。另外,當局亦應全速推進新發展區,尤其是粉嶺北、古洞北、洪水橋和元朗南,以應對土地和住宅單位嚴重短缺的問題,又提到基建發展緩慢,尤其是新的鐵路和高速公路,成為城市發展的嚴重制肘。
發展局長黃偉綸日前透露,擬修訂城規條例,精簡相關程序,加快發展和建屋速度。規劃師學會形容,現行的城規程序「有彈性、有效和透明」,認為除非政府摒棄全面的規劃制度和公眾參與,否則難以大幅縮短發展時間,反建議當局檢討冗長的實施程序,學會以新發展區為例,有關發展區數年前已獲通過,惟預料仍需數年時間才能釋出有關土地發展。
綜合發展區已是相關土地最理想規劃
對於香港測量師學會早前表示,綜合發展區規模過大,發展商難以統一全部業權發展,拖慢住宅用地供應,建議廢除相關制度。規劃師學會反駁指,當局只會無更理想的機制下,才會將土地劃為「綜合發展區」,認為土地推展緩慢癥結,是難以合併土地和提供基建,建議當局進行規劃研究,檢討各幅綜合發展區和毗鄰的地區,研究保留用作相關地帶的適切性,並整體規劃周邊用地。
學會又建議當局簡化程序,鼓勵發展商提交發展建議前,與相關政府部門深入討論,並在新界鄉郊的相關項目,成立類似市建局的法定機構,以加快收土重建,並制定審查機制,以檢視發展商提交的公私營合作混合房屋發展的建議。學會重申,認同收回土地能加速發展,惟在欠缺保障和諮詢的情況下,利用市建局的土地收回能力,協助私人發展商合併土地的討論並不成熟,亦無助解決現時迫切的土地供應問題。
近月備受關注的中央「十四‧五」規劃,規劃師學會表示,香港和深圳兩地有協同作用,應聯手發展創科工業,而連接兩地的新界北覆蓋30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洪水橋、新田/落馬州和古洞北等新界北地區,當局應以創科發展為優先考慮,尤其是許多創科人才均非本港居民,他們面對嚴峻的住屋問題,港府可考慮參考科學園提供住宿單位的做法,在新界北提供相關單位,以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