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澳文化徑啓用 居民冀助認識小島 不欲設商業區破壞寧靜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吉澳已被納入地質公園,島上現時設有故事館及文化徑,亦有街渡來往吉澳及馬料水,為孤寂小島增添不少人氣。
有原居民移民後,再度重遊舊地,勾起孩童時在餅店看家人整糕點的點滴,冀文化徑令遊客重新認識吉澳曾是一個商舖林立的小島。另有居民指,不希望島上遊客過多、如長洲及梅窩般變得過度商業化,認為故事館及文化徑帶動的人流量已合適,不欲破壞小島的寧靜。

+9

來記餅店是吉澳島上的老牌中式餅店,專門製作花生糖和企爐餅等中式糕點,中秋佳節也會製作傳統月餅,在島上及附近村落銷售。隨島上的人流漸少,餅店也結業了,但店內仍保留昔日的生活器物及糕點用具。

昔日吉澳曾旺盛 有餅店、咖啡室、髮型屋

周家姊妹花在孩童時期曾在店舖門前拍照留念,她們十多歲時搬出大埔,在市區工廠打工,後來家姐周月琴更移民英國。近年回流常重遊舊居,令快將忘記的記憶也被勾起,希望文化徑令遊客知道:「吉澳曾經有一間餅店,該處不只是鄉村,還有咖啡室、髮型屋等,什麼店舖都有」。

妹妹周月儀則認為,重返吉澳後眼看街道面目全非,有一種唏噓感,但希望這個老家不會成為旅遊區,不會成為下一個長洲。

村民冀增遊客認識吉澳 不欲變商業區

今年65歲的村民王水容,是吉澳故事館的館長兼導賞員之一,靠他與另一名村民憑記憶口述這個小島故事。他說,自故事館在2019年啟用後,每逢周末吸引數百人來參觀,疫情期間館內實施人數限制及要使用安心出行,但本地旅行團也沒有大減,高峰時門外更大排長龍。近年不少市民選擇「跳島」遊,他認為假日遊客已不少,新開設的文化徑或令人流略增,相信故事館及文化徑足夠應付市民「一日遊」。

王水容在吉澳土生土長,70年代移居澳洲,但植根吉澳,因思鄉及要照顧家人而決定回流,無奈老街坊也相繼離開,嘆言島上居民平均年齡超過60歲,多只剩下長者守護吉澳,如他般決定在島上安享晚年。王坦言,享受島上寧靜環境,不希望遊客過多、如長洲及梅窩般商業化。他認為,目前客流量理想,只有假日才有遊客登島,不會造成過多困擾,倘當日遊客過多,相信街渡也會按情況加開班次應對。

+1

漁護署指目前街渡安排合適

漁護署地質公園主任(教育)吳善斌表示,近年市民可在周末或假期於馬料水乘搭街渡,或參加本地旅行團前往吉澳,假日平均有500至800人上島。他說,遊客人數受制於街渡班次,亦諮詢當區居民意願,希望維持適度人流,擔心人太多增加當區負荷,故認為目前班次安排合適。他說,已在當眼位置展示標語呼籲市民愛護鄉郊、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相信不會對當區環境構成太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