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針後做乳癌PET檢查現8成假陽性 乳癌基金籲隔四至六周

撰文:朱海棋
出版:更新:

新冠疫苗接種計劃開展半年,香港乳癌基金會(基金會)引述國際研究,指打針三星期內做乳癌常見檢查PET(正電子)掃描,乳癌假陽性近八成,接種反應更強的復必泰疫苗,情況會更明顯。有接種者打針後部份位置腫脹達三厘米。有醫生解釋,打針會引起淋巴反應,PET掃描除了追蹤癌細胞,亦會偵測到淋巴變化因此會「著燈」,建議接種後四至六周才做PET掃描。

PET掃描是常見的乳癌檢查,能夠得悉腫瘤的大小及代謝率,代謝率越高反映腫瘤消耗能量多及生長快。醫生會為病人注入放射性葡萄糖示蹤劑,腫瘤細胞會攝取有關葡萄糖,令示蹤劑鎖定腫瘤細胞位置,在掃描圖「著燈」。不過示蹤劑除了識別腫瘤細胞,它對淋巴細胞的變化亦非常敏感。養和醫院核子醫學專科醫生黃月紅表示,市民注射新冠疫苗後,可能會引起發炎,接種後做PET掃描亦會「著燈」,即出現假陽性。

她引述國際研究稱,八成人打針三星期內做PET掃描都會出現假陽性,有關比率沒有區分不同疫苗的數據,本港供應的復必泰及科興疫苗包括在內,前者較多參考資料,估計免疫反應越大的復必泰疫苗,PET掃描出現假陽性機會越高,因此醫生臨床判斷時不會單靠掃描結果診斷,會留意市民的接種史,有需要時亦可以抽組織化驗協助斷症。

基金會創會人兼外科專科醫生張淑儀分享,一名市民接種疫苗後淋巴發大到三厘米,跟一般癌症病人相若,但該市民早前的檢查沒有淋巴腫脹情況,認為淋巴不會在短時間內快速腫大,相信是疫苗所致。基金會建議,市民打針後四至六周才做PET掃描,等候淋巴回復正常,若急需做PET掃描,則不應在曾經患癌的一方打針,避免「著燈」誤以為癌症復發,或者可以在大腿及臀部注射。

基金會管治委員會成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邱振中提到,PET掃描索價幾千元到1.8萬元不等,其釋放的輻射屬於安全水平,建議乳癌腫瘤直徑超過五厘米、懷疑或確定淋巴結腸性癌症、懷疑或確定癌症遠端擴散及前置化療時才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