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心臟超聲波檢查 仁醫打破門診常規獲獎:基層醫療也可救人一命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唔再係好似以前咁,排街症只係睇傷風感冒。」下葵涌普通科門診診所的診症室外,坐滿病人及長者,門內是門診主管醫生陶敏之,緃使病人數量眾多,他仍滿懷抱負。年前發現一名年輕男病人罹患隱性心臟病的意外經歷,令他下定決心,自發以工餘時間修讀超聲波相關碩士課程,終為部門迎來改革,成為全港首間具備心臟超聲波檢查服務的普通科門診。
改變源於一念,亦令不少病人受惠,曾成功揪出緊急個案,令女病人化險為夷,「基層醫療原來都可以救人一命。」身兼醫管局九龍西聯網仁濟醫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部副顧問醫生的陶敏之獲醫管局表揚,奪得本年度傑出員工獎。他期望更多年輕新血投身入行,共同守住醫療最前線。

陶敏之自發以工餘時間修讀超聲波相關碩士課程,終成功推動改革,成為全港首間具備心臟超聲波檢查服務的普通科門診。(鄭子峰攝)

引入臨床心臟超聲波檢查,亦是機緣巧合。陶醫生憶述,數年前曾有年輕的男病人因肚瀉求診,檢查後發現其出現不尋常腳腫,他推測或與心臟毛病相關,經轉介至專科後證實為擴張性心臟病。適逢部門有儀器配備,令他想法萌生,「希望可以快啲幫到病人。」

不過,要額外購置心臟掃描探頭,所費不菲,「想說服部門推新嘢,自己都要gear up (準備就緒」,他遂於工餘時間修讀兩年制的超聲波理學碩士課程,裝備自己,終以誠意打動並獲部門主管首肯,亦幸得瑪嘉烈醫院心臟科支持,逐步朝目標邁進,連同他在內,門診目前共有5名醫生,可於臨床問診時應用心臟超聲波檢查。

截至今年8月,過去5年共有970名病人接受服務,當中15.8%屬於重要及嚴重異常個案,包括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心漏病、心包積水、心臟衰竭,獲即時轉介醫院跟進。(鄭子峰攝)
陶敏之指,數年前曾為一名年輕男病人診症,意外發現其罹患隱性心臟病的經歷,促使他推動改革,為部門引入臨床心臟超聲波檢查。(鄭子峰攝)

由零開始不易,但收獲遠超預期。截至今年8月,過去5年共有970名病人接受服務,當中15.8%屬於重要及嚴重異常個案,包括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心漏病、心包積水、心臟衰竭,獲即時轉介醫院跟進。根據現時公立醫院情況,心臟科專科門診輪候時間動輒逾年,超聲波檢查輪候期另計,「我哋依家就可以早啲發現個案,如果有嚴重異常,病人唔駛等咁耐,可以縮短輪候時間,都幫醫院減輕負擔。」

陶醫生憶述,曾有一名病人出現肚漲病徵,他遂轉介對方接受電腦掃描,該病人最初不然為然,「出去照完先知原來佢子宮肌瘤入咗血管,一直去到心臟」,需即時入院接受手術,成功避險。此經歷亦令他有所感悟,「基層醫療原來都可以救人一命。」

下葵涌分科門診診所,是全港首間具備心臟超聲波檢查服務的普通科門診。(鄭子峰攝)

從醫面對奇難雜症,基層醫療以人為本,也見盡社會百態,他指,家庭醫生面向廣闊,不僅關顧病人身體狀況、亦會照料其心靈需要,他又提到,不時有病人於問診期間突然哭泣,雖然公立醫院設有診症時間基準,但醫者仁心,「見到佢喊,當然係要疏導情緒,廿分鐘一定走唔甩。」

「要做稱職醫生,就要不停增長知識」,陶醫生已畢業11年,前年晉升為門診主管醫生,但他不諱言,醫療發展日新月異,「以前讀書學嘅嘢,依家睇返都已經過時。」他又提到,家庭醫學涉獵範疇廣泛,「要有不停學習精神」,現實中他亦孜孜不倦,再下一城於港大主攻醫學倫理的法學碩士課程,「依家醫患關係緊張,都想了解多啲呢方面」,至於未來會否再求學深造,他則笑謂,「暫時休息下先。」

醫管局普通科門診於6月底起,為病人提供接種新冠疫苗前評估,他形容前線醫生如同守門員」,「我哋就好似守在公共醫療最前線」,減輕公立醫院負擔,他期望獲獎後可令公眾加深對家庭醫學專科認識,「唔係淨係以前傷風感冒排街症」,亦盼更多年輕新血加入行列,並將所學傳承,「拎到呢個獎,覺得好幸運,其實自覺自己唔太傑出,都想多謝之前考專科試培訓我嘅傅醫生,同之前嘅部門主管陸醫生。」

醫管局由1993年起,每年均舉辦「傑出員工及團隊獎」,嘉許卓越員工,今年共收到72份來自各醫院聯網和總辦事處各部門的提名,最終有9位傑出員工、8隊傑出團隊及13位優秀青年獲選表揚。

(鄭子峰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