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九龍醫院活動助「抗疫」時「抗逆」 禪繞畫助抒發情緒

撰文:鍾妍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之下,市民社交活動大減,生活壓力及情緒問題大增。九龍醫院在去年10月至今年1月舉辦「精神健康月」活動,以網上視像形式舉行講座及禪繞畫班等。有參加者表示,疫情前經常旅行,又參加義工活動,去年活動突然大減,困在家中無所事事,情緒受影響,但參加了禪繞畫及和諧粉彩後,有助抒發情緒。
籌辦活動的九龍醫院精神科副顧問醫生余靄婷指,去年疫情嚴重,活動主題集中提高公眾的抗逆力,但指視像形式的活動「始終差啲」,今年將推出步行活動,增加互動及參與度。

古先生(右)疫情前幾乎每日出外做義工,但疫情期間活動大減,在家望着四面場感無奈失意,指學習畫禪繞畫和粉彩重拾成功感,亦助適應疫情新生活。(鍾妍攝)

余靄婷表示,去年5月至6月曾向193人進行調查,指有超過7成人表示疫情導致情緒困擾,亦有超過45%受訪者指出現創傷後遺症及抑鬱症狀。她憶述當時有病人因憂慮染疫未有覆診,或以「全副武裝」戴齊口罩、面罩等現身。故九龍醫院在去年「精神健康月」的推廣計劃中,以提高抗逆力為題,舉辦5項活動,包括由物理治療師教導活力橡筋操、禪繞畫及和諧粉彩班等,共有231人參加。

參加者:一個人喺屋企對住四面牆無所事事

參與禪繞畫及和諧粉彩班的古先生表示,退休後幾乎每日出外做義工,亦常去旅行,但疫下所有活動大致取消,「一個人喺屋企對住四面牆無所事事」,感到焦慮及抑鬱。他在九龍醫院的活動學習禪繞畫及和諧粉彩後,學會放鬆並在畫中釋放情緒,有如「腦部瑜伽」,忘記煩瑣事,完成畫作更有成功感。

古先生說,禪繞畫能反映心性格及精神狀態,當心情煩躁時,畫中線條就會較為複雜,平靜時線就更簡潔,而逐步填滿白紙空間,更能如填補心中的孤獨感。

九龍醫院精神科副顧問醫生余靄婷指,去年精神健康月推出的5個活動共有231人參加,在疫情下相當理想。(鍾妍攝)

限聚令致聚會減少易生抑鬱情緒

余靄婷表示,在限聚令下,市民聚會減少,容易產生抑鬱情緒,會有「疫情幾時完?」等提問,她建議市民「活在當下」,在現有的時間和能力做些賞心悅目的事,並適應疫下新方式的活動。她說,留意到疫情放緩後,市民焦慮情緒有改善。

往年精神健康推廣計劃有不少大型活動,但去年需要全改為網上視像形式舉行,余靄婷稱,為提升參加者的參與感,特意製作紀念品和活動材料郵寄予參加者,但仍然較為單向。故今年10月開始新一輪的活動,將會嘗試在限聚令下加入更多互動,將設「伴你同行」步行活動,鼓勵參加者組隊步行並拍照紀錄,期望參加者可以合共走出指定步數;醫院內亦會設展板介紹精神健康,惟其餘講座及畫畫班活動或仍要在網上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