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裔女生看準大灣區機遇 以「將廢物轉變成寶物」概念創業

撰文:黃慧姍
出版:更新:

香港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往來日益頻繁,區內發展亦相當迅速。不少年青人及企業看準大灣區的機遇,希望到大灣區開展新業務。滙豐粵港澳大灣區(香港)獎學金提供資源,協助有志向到大灣區發展的學生。

今屆的其中一位獎學金得主賈思文(Simran Sanjaybhai KALATHIYA),以「升級再造」的構想奪圍而出,指的是將固體廢物轉化成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及藝術元素的產品,希望喚醒外界對社會責任的重視。

賈思文以 「升級再造」概念 開展業務,指的是將固體廢物轉化成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及藝術元素的產品,她認為這是「將廢物轉變成寶物」。(黃慧姍攝)

今屆滙豐粵港澳大灣區(香港)獎學金得主賈思文是應屆大學畢業生,她一直關注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議題。為達至2026碳中和目標,她留意其他國家採取的方法,當中她特別關注到都市固體廢物。她指都市固體廢物融入我們生活的每一部份,其數量亦較多,所以她打算以這個作為方向,她發現美國和中國的堆填區都有很多廢棄物,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但現時沿用的系統是否真的有效監控企業及市民?她認為答案是否。

以回收為例,賈思文指平時回收的物品其實只是佔小部分,大多部分廢棄物都是送往堆填區。因此她認為比起回收,更需要一個真正的方法去拯救地球,獎學金可以將她的想法變成現實,而她的理想起點正正是大灣區,因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價值及潛力,接通了香港及內地,既流動暢通又透明。

擬先揀東莞及廣州發展

賈思文以 「升級再造」概念開展業務,即是將固體廢物轉化成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及藝術元素的產品,她認為這是「將廢物轉變成寶物」。計劃最終目標是覆蓋整個中國,首發展的大灣區城市將會是東莞和廣州。

她解釋說,東莞有地利之勢,很多工廠在東莞紮根,方便其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業務;廣州則有很多資源和獨特的文化,亦有很多專門在藝術方向發展的大學,能提供設計方面的資源及人才,創意性的環境更適合開拓很多啟發性的主意。可觀兩地的營商環境理想,亦具備有中國文化,至於擴展到其他城市的計劃,則會視乎往後如何實踐及市場方向。

她表示,香港有著與國際接軌的橋樑,亦有通往中國大灣區的門匙。「我們可以在這裡發展從未有人想過的主意,亦可融合不同文化,探索新的事物。」現在大灣區允許知識、文化的交流,減低了兩地之間的文化障礙;而在大灣區從沒有人有過「將保護環境變成一個商業機會」的想法,所以她認為碳中和作為環保主題及事業發展的願景在大灣區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滙豐企業可持續發展部未來技能環球總監招智輝(右)指,滙豐可以提供在大灣區的網絡、資源及聯繫,協助有志向前去發展的學生。(黃慧姍攝)

目標成立一間社會機構

另一方面是電子商貿,賈思文希望將生意在電子商貿平台發展。她指,隨着潮流的發展,內地人們喜歡在網上購物,喜歡體驗新事物和新想法;同時,這也可以成為一個學習的平台,打算在平台上推廣「將廢物轉變成寶物」的原理及產品的製造過程,目標是成為一間社會機構。

正正是因為獎學金計劃,賈思文才能得到一個平台去實踐她的理想。她說,作為應屆畢業生難以靠一己之力去創業,如果在其他地方發展,她可能會缺乏資源和指導,獎學金計劃更帶給她許多人際網絡。

滙豐企業可持續發展部未來技能環球總監招智輝表示,滙豐可以提供在大灣區的網絡、資源及聯繫,協助有志向前去發展的學生,為他們帶來正向的發揮機會;同時着重長線發展,不是只着眼「搵工」,而是要培養學生的多方面技能及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