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真假難分 中大伙業界推電子標籤打假 手機一「嘟」查真偽

撰文:朱海棋
出版:更新:

中藥材真假難分,容易購入贗品。中文大學與業界合作推出電子標籤,市民安裝特定手機程式後,可以如八達通般「嘟一嘟」標籤,就可即時取得藥材的產地、加工地及第三方驗證真偽證書等資訊,現時已有20多間藥房的貨品設有關標籤,更計劃明年(2022年)會進軍全港藥房,誓言要藥材「打假」,「可能一件正貨,出面已經有三件假貨充斥市場。」

+1

延伸閱讀:藥材混淆牟暴利 外型似但藥效成疑 真假冬蟲夏草價格差近十倍

市民購入假藥材及保健產品屢見不鮮,中文大學李達三葉耀珍中醫藥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邵鵬柱表示,藥材舖常見混淆貨物,例如冬蟲夏草跟亞香棒蟲草外形相似,後者是另一種蟲草,常遭冒認為較名貴的冬蟲夏草,「正品先值錢,呢啲代用品、贗品唔應該賣,當咗冬蟲夏草咁賣就當然牟取咗暴利啦。」

上載手機應用程式的資料不能修改

既然外形無法辨識,邵鵬柱就研究在「上游」打擊假貨,聯同唯家薈及康訊透過TA Cert (正源標籤)的手機應用程式,消費者只需要將手機靠近貨品包裝上的電子標籤「嘟一嘟」,生產商提供的資料便一覽無遺,上載到手機應用程式的資料無人可以修改,保證資料真確性,幾項資料尤其重要。

電子標籤包含資訊:

1.生產地:中藥材講求道地藥材,「韓國種嘅人參同長白山種嘅質量唔同」,因為氣候會影響藥材的化學成份。

2.加工地:如藥材涉及加工,例如含毒性藥材可經煎煮後除毒,但如果加工地不明,未能得悉除毒程序,藥材可能仍然帶毒性。

3.批發地:若批發地跟零售點距離甚遠,亦有可能購入假貨。

4.第三方化驗認證:若生產商願意讓第三方機構抽樣驗貨品的基因,亦可得知其化驗報告,例如產品聲稱是冬蟲夏草,透過化驗便可知真偽。

▼化驗藥材基因全過程▼

+5

邵鵬柱提到,中大亦設有第三方化驗服務,大學會在該批貨隨機抽取少量樣本化驗,並發出證明書,生產商若要為下一批貨再取證明書,就再要抽樣化驗,不能「一份證明書走到老」。整個計劃各方投資了近千萬元,他相信使用有關技術的產品,零售價會上升數個百份比,「名貴藥材你買幾千蚊一盒,咁你增加少少成本其實亦都唔覺」,而且亦可以增知消費者信心,商家更可以將貨品銷售到海外。

百種中藥貨品使用電子標籤

康訊首席營運長魏庶光表示藥材舖假貨問題存在多年,希望可藉新科技「打假」、撥亂反正,「可能一件正貨,出面已經有三件假貨充斥市場。」康訊首席執行長楊偉文補充,有關的電子標籤已經有20間香港藥房使用,涵蓋100種貨物,包括藥油、補充劑、參茸海味、解酒丸等,希望明年可以進軍所有藥房。

團隊成員、中大生命科學學院胡秀英植物標本館教育經理王天行承認,向藥房推介有關技術時阻力不小,可能跟人力成本、不了解其商品的資料真確性,「傳統唔想郁嘅定位都唔少嘅,但係亦都有好多認真想接受新經濟、資訊推動經濟嘅市場。」

▼驗藥材真偽手機程式指南▼

+2

多個政府部門都有法例規管中成藥、中藥材,《香港01》向衞生署及海關查詢近年檢控及定罪數字,消委會則提供投訴數字。其中衞生署由2018年至今年7月,按中醫藥條例的定罪個案只有共22宗,近半屬「非法銷售或管有附表2中藥材」,定罪個案的最高罰款為二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