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房屋非只四面牆 支援與聚會添溫暖 社聯稱住戶反映瞓得好咗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香港基層住屋問題從來嚴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會房屋共享先導項目,3年間讓約700戶受惠。該項目近獲「亞洲傑出家庭工作計劃」嘉許,負責的項目總監何俊傑今日(22日)表示,社會房屋共享非只為住戶提供「四面牆」,同時會有社工支援及恆常聚會,住戶皆反映不論是生活環境及財政壓力均見改善,「瞓得好咗」。
他又期望,可為其他社會房屋提供經驗作為借鑒,今次項目亦足證社福機構介入後,可釋放更多閒置土地,提供更多住屋供應。

除共享房屋外,社聯亦推出首個「組合社會房屋計劃」的南昌街項目,並命名為「南昌220」。(社聯提供/資料圖片)

社聯及香港仔坊會獲「亞洲傑出家庭工作計劃」獎項

亞洲區家庭研究聯盟主席朱楊珀瑜出席商台節目《政好星期天》時表示,受疫情影響,原於11月舉行、以「家庭為先」(family first)為主題的實體研討會,改為網上進行,「但反而多咗人參加」,有來自11個國家地區、約730人報名,較以往約400人為多,情況令人鼓舞。大會亦同時舉辦「亞洲傑出家庭工作計劃」決賽,經兩輪甄選後共有8個隊伍參與其中,社聯及香港仔坊會雙雙獲獎。

社聯社會房屋共享計劃項目總監何俊傑 (資料圖片)

社聯社會房屋共享計劃項目總監何俊傑表示,有關計劃「非只提供四面牆」,為有需要家庭提供可負擔房屋外,亦有社工提供互動服務及支援,並會每月舉辦聚會,「大家傾吓生活、單位問題」。他舉例指,以深水埗南昌街項目為例,社工會尋找地區不同資源,例如為住戶串連地區康健中心等。

社會房屋平租金減財政壓力 家庭爭拗減少

他又指,劏房戶一般比較孤立無援,以及財政匱乏,但搬至共享房屋後,租金相對便宜,家庭財政壓力隨之減輕,居住環境改善,亦令家庭爭拗減少,子女亦有較多空間學習,
「成個氛圍環境改善咗,都瞓得好咗」。

他指,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屬於先導項目,3年間共提供506個單位,共有600至700戶受惠。計劃開展初期,有聲音憂慮租戶流轉率高,但隨後發現運作順暢,釋除疑慮,他期望項目可予其他非牟利機構或社福機構,提供社會房屋的相關經驗。他認為軟件上而言,港府興建公屋時,亦可與社福機構多作聯繫,另今次項目亦引證有社福機構介入後,可釋放更多閒置土地。

辦跨代共融主題活動 冀參加者將經驗帶回自身家庭

香港仔坊會社會服務總監黃心怡則表示,坊會所舉辦的活動以「跨代共融」為主題,刻意安排不同年齡層的參加者共聚,讓他們擁有共同目標,合作完成不同的項目,包括舉辦音樂會或社區畫廊等。她說,雖然參加者在過程中會有爭拗,但經社工協調後,他們會學習互相欣賞,甚至會在活動後建立長久的友誼,並將經驗帶回自身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