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康文署拒借場辦盂蘭勝會 歷史學者批政府冷待文化遺產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今日(21日)為農曆七月十四盂蘭節,惟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盂蘭勝會不獲批准在球場舉辦,街道上的化寶桶數量亦大幅減少,氣氛明顯較往年「平淡」。
歷史學家鄧家宙稱,今年有很多勝會需要移師至私人道場、公館和廟宇。他批評,康文署一方面宣布盂蘭勝會是本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卻又阻止其進行,擔心長遠引致文化萎縮,市民逐漸失去與先人的情感聯繫。
+5
歷史學者鄧家宙稱,今年在公眾地方舉辦的盂蘭勝會明顯減少,因康文署指勝會活動具宗教意味,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未止,以此為由拒絕借出球場。
今年有很多勝會移師私人道場、公館和廟宇,惟該些場所多數不設化寶爐,不便市民燒衣,他擔心長遠引致文化萎縮。鄧家宙說,康文署雖宣布盂蘭勝會是本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卻又阻止其進行,批評「同一個部門有兩種做法好矛盾,應該要好好整合要點樣保存同傳承。」
以往農曆七月,不難發現由街坊或有關團體放置的化寶桶,但自去年開始,街上所見的化寶桶數目亦大幅減少。鄧家宙表示,明白政府或其他團體因環保理由等,希望改變習俗,亦相信的確有部份人因設備欠奉而放棄,但仍有不少市民照樣堅持燒街衣。「無咗化寶桶,佢哋就變咗就咁喺條街燒,甚至見過有人用奶粉罐燒大衣包,其實有一定危險。」
鄧家宙認為,在文化萎縮和轉型同時,當局和團體應思考如何保存習俗。鄧說,眼見今年的盂蘭節習俗變化,相信清明和重陽祭祀活動亦日漸難存,其影響層面除文化和宗教,更憂慮市民逐漸失去與先人的情感聯繫。
《香港01》正就盂蘭勝會借場問題,向康文署查詢。
盂蘭節|移英後如何燒衣?禮儀師:馬路旁不可燒 西方靈體未必信盂蘭節|「盂蘭跑」跑手走訪紀念花園 讚景觀開揚 轉選綠色殯葬七月十四|堪輿學家講盂蘭節禁忌 七仙羽:勿夜蒲,酒吧最多鬼盂蘭節|紙紮店推地府版疫苗 網民:比我還早打 背後原來藏洋蔥盂蘭節|中區卅間街坊盂蘭勝會宣佈再停辦一年 理事長:好無奈七月十四盂蘭節|陽間消費券刺激陰間消費 市民呻燒街衣好似做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