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物理學朱明中教授教學25年:教學生令孤獨研究可分享出去
物理學系教授朱明中於1995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今年獲頒長期服務獎,在中大度過25年,學術研究方面屢獲殊榮。2003年時開展大亞灣中微子振盪實驗至今,在三年前更獲得由美國物理學會授予他院士榮銜,以表揚他在物理研究上的貢獻。
除學術研究外,朱教授重視師生關係,不希望與學生之間有隔膜,以朋友自居,他形容做研究是「孤獨」的,因為較創新的研究往往缺乏可交流的對象,教書的工作便成為他將獨特想法分享予他人的渠道,認為研究與教育相輔相成、兩者缺一不可。
盼每名學生都找到理想工作
執教多年遇過各種形形式式的學生,但朱明中教授認為中大學生普遍都很純樸、坦率及易相處,因此課堂內外的時間都很開心,這一點25年來都未曾改變。
朱教授形容以前的學生較「浪漫」,求職以興趣為首要考慮條件;惟感覺近年學生壓力很大,經常會計算如何走快人一步,相信與社會及學業競爭激烈有關。但他認為這種觀念與氣氛有違學術原則,不介意學生畢業後從事非物理相關的工作,但盼望每一個學生都尋找到心目中的理想工作。
房門長期大開 準備聽學生訴苦
學生是推動朱明中工作的最大動力,他的辦公室的房門長期大開,隨時可找他傾訴。朱明中說起有時學生向他訴苦壓力大,他會耐心聆聽,希望令學生明白他們並非孤獨面對,一直有人在背後支援他們。他慨嘆香港教育風氣常令學生感到挫折,應令學生知道他們其實是很「強」的。
各大專院校因防疫措施暫停面授課程,絕大課程改為以Zoom授課,朱教授笑稱像是對着一個「黑洞」教書,對學生成績或多或少有影響,他認為與學生面對面互動是教學工作中最寶貴的事情。他又相信交流體驗比講解理論更能幫助學生消化知識,因此經常統籌體驗式學習活動,例如帶領學生與國際科研人員對話和在世界各地知名的天文館觀星等。
大膽展開「中微子振盪實驗」
談起自已最深刻的學術研究,朱教授認為是大亞灣中微子振盪實驗,他為其中一名實驗發起人,在美國911事件後這類需在核電廠附近進行的實驗並不流行,但香港位近大亞灣,於是當時在缺乏資金之下仍然「大膽」開展計劃,研究進行至今對科學界了解宇宙演化具關鍵性影響。
此研究又令朱教授想起物理學系的一眾學生,進行前期研究時想尋找學生自願幫忙,結果很多同學十分熱情報名,「中大同學仔不介意無人工、無學分拎,只想幫我哋做研究,佢r哋表現得非常好,其他學者更稱讚佢哋媲美哈佛生。」
中大「人情味」濃 盼教書直至無法負荷
朱明中教授大學階段在外國留學,憶起為何當初決定返香港任教,起源有次回來香港,當時站在巴士站望向遠方的公屋,歸屬感頓時湧上心頭,認為自己屬於這裡,後來與本地同學交流令他倍感親切,一直留在中大執教四份一個世紀,全因鍾情於中大的「人情味」,走到哪裡都是老朋友、點餐時與老闆已有無言的默契和一群可愛的學生。他退休後計劃續留在香港教書,「喺中大教到幾耐我唔敢諗,但希望可以教到我講唔到嘢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