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食墟】爭取半年屢受阻撓 團體嘆臨門一腳高官「邀功」
麥花臣球場…楓樹街球場…通州街橋底……食衞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在立法會公聽會上如數家珍,力數為舉辦熟食墟作出的努力。過去一年,政府墟市政策乏善足陳。官員口中「成功爭取」的通州街農曆年熟食墟,其實是基層組織「關綜聯」,經過兩次試驗、三次問卷調查,及無數次與區議會及食環署周旋的成果。
半世紀前六七暴動、八十年代的平安夜、元旦騷動,政府事後都有分析因由,推行政策對症下藥。去年的旺角騷亂以後,政府卻倒行逆施,少做少錯。組織由下而上爭取舉辦熟食墟遇到的刁難及困難,多得有心人與好心人合力得以解決。汗水換來的成果,卻被建制派事後拍片邀功,一年過後,關注小販權益的團體不禁問:到底何時可見完整小販政策?
我唔知佢(政府)做過啲咩?
民間團體兩次試驗食墟改進
食衛局官員在立法會墟市事宜小組委員會公聽會上,細數政府就墟市「諮詢機制」,稱流程包括基線研究及實地考察、辦社區工作坊等「凝聚共識」,被現場團體炮轟「嗰啲我哋自己做咖!」一個月後,為通州街天橋底舉辦熟食墟四處周旋半年的「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幹事李大成,對於高官「搶功」仍然心中有氣,直言「我唔知佢(政府)做過啲咩?」。為令市民農曆年及其他長假期可感受節日氣氛,過去半年來,他們在申請的位置舉辦兩次熟食墟試驗、三次問卷調查。由於墟市設於馬路邊,第一次熟食墟試驗後,街坊反映擔心汽車灰塵沾污食物,於是設法用透明膠包圍墟市、以蓋蓋好食物,官員可體察過團體由下而上爭取所遇的困難?
麥花臣遊樂場新春墟市令申請現曙光
最少八次到牌照科辦手續
「關綜聯」與「重現街道熟食文化關注組」去年5月開始向深水埗區議會及警方取得「不反對」態度,於通州街天橋底進行試驗計劃。同時,向食環署牌照辦事處申請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過程困難重重。「重現街道熟食文化關注組」成員盧嘉麗憶述申請的苦況,指牌照辦事處一開始擺明態度不願接收申請,遞交表格手續繁複「分明留難」,以團體身份申請14小販檔臨時食物製造廠牌照,卻被要求逐張逐檔申請,而非合併處理。另外又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宜,如簽名等,退還申請表。盧前前後後到了辦事處至少八次,才得到跟進。後來需要向消防等部門收集意見,食環也是逐一查詢及答覆,沒有理會過活動時間的迫切性。
視作「展覽活動」要設展板
轉捩點是去年11月,食衛局毫無預兆下,向油尖旺區議會建議於麥花臣遊樂場設立新春墟市。局長高永文聲言支持熟食墟,食環署深水埗官員比往日更主動跟進團體申請。由過往逐個向政府部門查詢意向,改為願意一次過查詢,縮短處理時間。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團體需為活動申請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被要求在活動設立展板,反映署方只視之為「需要熟食的展覽活動」,而非有系統地鼓勵設立「熟食墟」。
深水埗農曆熟食墟市計劃2017 | |
日期 | 2017年1月27日至29日(年三十至初二) |
時間 | 晚上7時至凌晨12時 |
工程公司仗義免工程費駁電
即使獲區議會通過建議,熟食墟仍然面對電力問題。環保署提醒團體,不可使用引致噪音及空氣問題的發電機發電。經多番周旋,中電願借用通州街臨時街市電錶,但需要團體自行駁電。盧嘉麗連日問價,都實在無法應付支出,幸最後遇到好心人願意免費協助鋪設電線。「佳偉工程」陳小姐表示,當時如常派員工到現場視察,當知道需要工程的是基層團體,於是免去13,000元工程費。
陳小姐也感受到團體資源非常不足,直言「機構(關綜聯)咁落力去做一件事,一萬幾千都唔係多。」認為懷舊墟市,香港政府理應支持。見到團體如此徬徨,負擔範圍內都會伸出援手。
辛苦爭取 遭建制派「抽水」
再看看政府掛在口邊的楓樹街新春墟市,由深水埗街坊福利事務促進會舉辦,但絕非如「關綜聯」般低成本舉行。去年農曆年,該會申請年初一至初三在楓樹街舉辦新春墟市,獲深水埗區議會轄下私人樓宇及市區更新工作小組,撥款25.9萬元舉行。相反,「關綜聯」在區議會申請撥款資助,卻遭反對,稱申請時間倉卒、撥款安排已經訂立,未能安排。
批出撥款的工作小組主席,為民建聯議員鄭泳舜。鄭泳舜批錢爽手,「抽水」更快手,區議會傳閱後通過通州街天橋底熟食墟後不久,鄭便聯同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到深水埗「介紹」通州街熟食墟,上傳片段到民建聯facebook,標籤自己做「#貼地議員」,暗示就此做過居民諮詢。片段隻字不提「關綜聯」為墟市舉辦的兩次熟食墟試驗、三次問卷調查,又沒有公布其作過的「居民諮詢」內容。
由下而上的墟市模式,倡議難,爭取支持難。成功爭取後,又被官員、建制派借用邀功。但以上人士,卻不幫助團體申請資助,甚至諸多留難。幸好香港還有路見不平的有心人,願意為港人集體回憶出一分力。
港英政府推政策 現今政府歎慢板
比較過去的騷動,1981年聖誕與翌年元旦夜,因為的士交通意外等引發青少年騷動,令港府意識到青少年問題。政府繼而訂出「五年計劃」,以培養青年社會意識、善用餘暇,勿再流連「的士高」為目標。這些計劃,又與「六七暴動」後的青年政策一脈相承。事實上,參與「六七暴動」而被判囚的人平均年齡不高,根據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教授葉健民統計,「參與動亂」被囚人士平均年齡只有27.3歲。無怪乎當時戴麟趾政府著力於改善教育及青年政策,1970年《施政報告》宣佈實施強迫小學教育,然後逐步推行九年免費教育,又多多設立青少年中心。辜勿論成效如何,當時政府處理騷亂後的社會,明顯較當今政府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