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學者︰港府應趁黃金時機建立長遠制度 延續港精英運動
東京奧運在疫情下順行舉行,香港隊至目前已取得一金兩銀兩銅的歷史佳績。浸大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教授劉永松今早(7日)在港台節目《香港家書》指出,香港政府和其他主要持份者,包括港協暨奧委會、香港體育學院、各運動總會等,應趁今次黃金時機,檢視財政資源分配,發掘潛質運動員,開發運動科學科研等方面,建立一個恆常的五年計劃,藉「柱躉式」的培訓制度發展香港精英運動,帶動公眾參與運動,建立健康城市。
劉永松表示,香港奧運代表隊頻傳喜訊,認為港府和其他主要持份者,包括港協暨奧委、香港體育學院、精英運動委員會和各運動總會等,應趁今次黃金時機,作短、中、長期的策略佈局,檢視各方面配套。
劉指出,檢視範圍應包括財政資源分配、行政架構效率、發掘潛質運動員計劃、運動員退役後的讀書及就業安排、精英運動訓練設施、培訓本地精英教練、參與國際比賽的機會與支援、開發運動科學科研、傳媒支援與贊助等,「必須建立一個恆常的五年計劃,藉此製作一個『柱躉式』的培訓制度」延續奧運光輝。
劉永松表示,根據奧運研究,在奧運閉幕後半年左右,奧運效應便會消失,市民參與大眾運動的動力隨之下降,這方面除制定精英運動發展的長期政策外,如何透過精英運動帶動公眾參與,也應同時起動,「這樣才能達致精英與群眾運動的相互呼應,建立健康城市。」
疫情下運動員臨場表現更關鍵
就今次疫情下的東京奧運,劉永松表示,運動員面對很多不可控因素,如會否在航班中染疫或成為密切接觸者,而不能繼續參賽;到埗後訓練日程和環境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取消。精神壓力方面,除本身比賽的壓力以外,孤獨感、無助感、焦慮和抑鬱都有可能出現,「尤其是在這個世界最頂尖的運動比賽舞臺,在世界排名前20位,都有可能隨時擊敗對方,因此運動員如何處理心理壓力、提升精神面貌,就是臨場表現最關鍵的一環,這種情況在今次疫情下的奧運更凸顯出來。」
劉引述勇奪兩面銀牌的香港「女飛魚」何詩蓓所言,臨場的時候80%是心理質素,20%是體能因素,他認為「今次各國的奧運隊伍,都有必要提升運動員在比賽前、中和後的心理素質,教練和運動心理學家,在這方面的角色越來越重。」他相信在下屆巴黎奧運,運動員應該會在面對壓力方面有進步。